打开

从江县摆虾村结束“人畜混居”,奔向乡村振兴

动静原创 综合广播

1568946360

千姿百态的云雾、连绵起伏的青山、古色古香的村寨与业已收割的梯田自然和谐,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月亮山深处初秋的景色一如既往地美丽而又丰富。

最近,在从江县宰便镇摆虾村,沿着的蜿蜒的村道随意走进一户人家,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以前喂鸡、喂鸭、养牛、养猪全部在这里,臭烘烘的不干净,现在好了,干净了。”说话的村民的叫余老行,站在自家刚刚改造好的一楼,指着平整的地面,高兴的告诉记者。得益于贵州公路集团的帮扶,自己没出一分钱,余老行就改变了家里沿袭了祖祖辈辈的“人畜混居”生活方式。

从江县宰便镇摆虾村,位于月亮山腹地,全村共有152户682人,此前因为交通不便,蜿蜒崎岖的山路阻挡了与外界的联系,传统农耕生活沿袭至今。加上当地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习惯把牲口圈养在一楼、人居住在二楼,“人畜混居”由此而来。

当地为什么会出现“人畜混居”的现象,贵州公路集团帮扶摆虾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唐永吉在调研后了解到:“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苗族先民们修建两层的吊脚楼可以防止野兽攻击。而把猪牛等牲口圈养在一楼,可以更好地看护喂养,同时,这里地势不平,很难找到一块平地圈养牲口,也是村民选择人畜混居的一个原因。”

牲口圈养在一楼、村民的生活起居全部在二楼,各种气味交织,生活质量、人的健康都得不到保障,“人畜混居”的现状必须改变。

根据测算,改造一户人家,需要1. 2万元,政府补助7000元,村民还需自筹5000元。但对于摆虾村的村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贵州公路集团派驻摆虾村第一书记高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村只有些零星的稻田鱼、小香鸡的养殖,老百姓的收入就是种田务农,一个人一年的收入就是在2000——3000元,还要除去看病、子女读书、购买化肥种子等刚性支出,能存下的钱就非常少了。”

为此,贵州公路集团和地方政府商定,按照改造标准,每户需自筹的5000元由公司承担,目的就是尽快完成摆虾村“人畜混居”改造工程。短时间内,贵州公路集团调集了下属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房建公司,选派精兵强将进驻摆虾,现场负责人冉军告诉记者改造工程难度不小:“主要是材料都需要从外面运进来,砖是从榕江拉过来的,到这里136公里,砂从宰便砂厂过来50公里,加上运费成本要增加40﹪。而且这里缺水,天气又比较炎热,工人每天下班后,要集体乘车到20公里外的一个小河沟里去洗澡。”

前不久,余老行终于结束了“人畜混居”的生活方式,一层地面则进行了砂石的填充和硬化,墙面也改为更加坚固的砖混结构,还配置了厨房和卫生间。猪牛则专门安置在农户自建的圈舍中,离自家田地更近了,可以就近割草喂养,猪牛粪便也能就近挑到田里施肥。

按照计划,摆虾村共有56户需进行“人畜混居”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的有45户,10月前将全部完成改造。告别了人畜同居,现在的摆虾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随着各项帮扶措施的深入推进,村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这个月亮山深处的小山村正在迎来新的风景。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0人赞
分享

— 热门推荐 —

— 热门评论 —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