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大山里的“国际艺术村”:乡村与艺术共生

中新网
1616925060
积分商场

当艺术遇见乡村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43岁的洪江村村民韦伟毅就是这个“化学反应”的结果——水泥工变身山间陶艺师。

韦伟毅的家位于贵州省荔波县洪江村,寨内自然风光秀丽,有着上百栋布依族特有的干栏式老民居。2017年,曾是贫困村的洪江村以村落遗存老房、民族传统文化为媒,吸引诗人、画家等海内外艺术家接踵而至,“认养”修缮老民居。

艺术家嵩田坐在“认养”的老屋看外面的风景。 周燕玲 摄

当了十几年水泥工的韦伟毅回到家乡,帮助艺术家们修缮房屋换取薪酬。在与一位从事陶艺的艺术家相处时,韦伟毅开始对陶艺充满兴趣,并在艺术家和驻村干部的鼓励下,去到贵州一家职业学校专门学了2年陶艺。

学艺归来后,2020年韦伟毅与一些艺术家在村里联合开设了陶艺馆,作为村里的陶艺研学实践基地。在他看来,进驻村里的艺术家不仅变身乡村设计师,把一栋栋闲置老屋变成了一幅幅艺术作品,他们还把艺术揉进了山村。

艺术家李向明改造的房子里收集了许多村民不要的老物件。 周燕玲 摄

来自瑞士的孔安德,已在中国工作生活了30年,2018年起他在洪江村陆续“认养”了3栋快要倒塌的老房屋。孔安德经常会从北京来洪江村住上一个星期,喜欢老物件的他时常走村入户收集村民“压箱底”的土布,并与村民分享“土布并不‘土’”的理念。

曾当过足球运动员的艺术家李慧熙,在洪江村修缮老房的同时,还教村里的孩子们画画、踢足球。他和妻子把工作室改建成了山村儿童美术馆、足球训练场地,并把孩子们踢坏的50个足球制作成了一个艺术展品,取名《在洪江的一千个小时》。

图为艺术家正在洪江村改造的老房子。 周燕玲 摄

诗人雁西把老房屋修缮成了雁西书院,教当地学生写诗、读诗。被村里的小孩称呼“白胡子爷爷”的艺术家嵩田,则把村民废弃的农具做成了艺术品,受邀带到北京去展览。

“乡村就是一个值得践行艺术思考的现场。”进驻洪江村4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李向明说,这些年来之所以一头扎入到乡土,也与这种思考有关。

在李向明看来,乡村振兴正当时、文化振兴是关键,在农村修房子的过程相当于做了一次深度的田野调查和人类学研究,中国农村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变,一定要“掺沙子”改变村民的人员构成,新人员的进入会潜移默化带动乡村改变。

图为艺术家李慧熙用学生踢坏的足球制作的艺术作品。 周燕玲 摄

近几年,李向明在洪江村以建筑和老房屋改造的方式继续着自己对乡土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并把一栋破败老房屋改造成一件艺术作品,取名《土语南居》,时常邀请当地村民一起在屋内举办文化艺术类活动。

行走在洪江村,记者看到除了老房改造,近年来村中还建设了艺术交流中心、村史馆等,并依托原洪江小学校舍进行改造,引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建设美育研学基地,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当地有名的“国际艺术村”“网红村”,一排排破败老屋脱胎为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建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未来的洪江村肯定会不一样,村里的下一代更会不一样。”时常与艺术家打交道的韦伟毅相信,村民变身为艺术的参与者和改造者时,乡村与艺术正在“共生”赋能乡村振兴。

编辑

徐晨晰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