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朝采访音频
00:00 / -(可点击音频收听哦~)
“师带徒”是茅台的良好传统之一,也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师徒关系深深融入茅台酒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一种代代相传的传承文化。贵州茅台首席(制酒)酿造师彭朝和您分享他的“师带徒”。
贵州茅台首席(制酒)酿造师彭朝
彭朝:我们需要跟着学习的师傅比较多。因为生产环节很多,不能只跟一位师傅,并且每位师傅教授的方法不一样,学到的东西也会不同。
我最初学品酒的时候,经常都是醉的。因为需要品不同轮次的酒,那时候不知道各个轮次分别多少浓度。后来知道一轮次酒的浓度是最高的,五十六七度。老师比较严格,最初学习的时候要求我必须每天尝,要尝出它的风味。但老师也不说什么,就让我自己先品出味来再指点。那时候不知道尝酒其实是不用吞的,我就一杯一杯地喝。连喝一个星期后我告诉师傅,酒的感觉是酸的、辣的,还有一些涩味,这时候师傅才给我指点。品酒就是要让我亲身体会,自己品尝出各种风味,这样一辈子都不容易忘记。
记者:那时一天尝酒的量有多大?
最初不懂品酒的时候,可能每天尝半斤左右,接连品尝了一个星期,晕乎乎的。到后来终于有些眉目了,就去找老师汇报。所以我们这些技能都是需要苦练才能练出来的。
记者:您带过的徒弟有多少?
已经当老师了的有十多个,考上品酒师的有两三个。曾经有个工人,十八九岁,个子比较小,在生产上是不适应的,体力跟不上。我把他带到我的班组,带他训练。过了一两年,发现他口感还可以,就打算换个方向培养,品酒的岗位对于他来说可能会更适合一些。
基酒品评
记者:他酒量如何?
他不喝酒。他最初还是比较担心,我说你不喝酒也没关系,就跟着我去尝酒。我就用以前老师教我的方法带他,让他自己先去感悟、体会,他和我当初一样,每天都会喝醉。慢慢地掌握一些方法,并且有了一些体会之后他就不醉了。
品酒这一项我教了他两年,后来厂里选品酒师,他应聘上了。到现在一直负责品酒这一块的工作。这是我带的其中一位徒弟。
其实我们带徒弟还要看徒弟适合什么,如果哪一项能力比较突出,我们会往专门的方向培养。如果体力、品酒等各方面都不错,我就会往酒师方向培养。酒师需要具备很多条件,要懂管理,每道工序必须做得比别人到位,而且还能预判每轮次的大概情况,还要求手、闻、听的感觉,例如拿起一把酒糟,一听一闻就知道大概有多少水分,下轮次出酒大概多少,要练到这个地步。加上一定的班组管理,就可以推荐去当几年班长,成绩都不错的话,再推荐当酒师。
这就是工艺的传承,边做边学边传承。
如果培养一位大师的话需要二十年。担任老师5年以上,才有资格去考技师,再过5年才有资格去考高级技师,如果想担任特级技师的话,还需要看你的品德,当老师以来的成绩,以及实操如何,指挥生产的水平有多高,酒的产量和质量如何等等,要用实实在在的数据来说话。
部分图源:贵州茅台、茅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