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隆兴镇淋滩村紧靠赤水河,上世纪20年代就有当地村民开始熬制红糖。
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期间,前后经历数次战役,在川黔边境的一百多位伤病员陆续来到淋滩村养伤。当地百姓就用自己熬的红糖冲成红糖水给红军补充营养。淋滩红糖因此也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糖”。
2019年,淋滩红糖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红糖制作也从小作坊发展为集体生产。据了解,村里的甘蔗种植面积达1000亩,年产红糖300吨,产值达到900多万元。
视频编辑:宋静
习水县隆兴镇淋滩村紧靠赤水河,上世纪20年代就有当地村民开始熬制红糖。
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期间,前后经历数次战役,在川黔边境的一百多位伤病员陆续来到淋滩村养伤。当地百姓就用自己熬的红糖冲成红糖水给红军补充营养。淋滩红糖因此也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糖”。
2019年,淋滩红糖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红糖制作也从小作坊发展为集体生产。据了解,村里的甘蔗种植面积达1000亩,年产红糖300吨,产值达到900多万元。
视频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