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体制机制创新
——毕节探索中的新型集体经济大三级体制
王宏甲
毕节实践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特别是探索中的“新型集体经济大三级体制”,正受到关注和重视。
在庆祝建党101周年前夕,国务院于6月24日批复《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再次为毕节乃至贵州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国务院批复写道:“《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努力把毕节建设成为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示范区。”
多年来,毕节大力推行党组织领导创办新型集体合作社。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指示要总结推广毕节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的经验做法,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出《关于推广毕节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经验做法的通知》。毕节实践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特别是探索中的“新型集体经济大三级体制”,正受到关注和重视。
这项工作始于2016年12月26日中共毕节市委召开的第二次党代会,部署大党建统领大扶贫。毕节外出打工人口超过200万,农村中党员少、年龄大。毕节注重在农村中发展党员,在此基础上把党支部建到村民组、建到产业链。2017年有20个农村社区建立了党委,505个行政村建立了党总支,下设党支部1553个,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党总支连支部、支部连小组、小组连党员、党员连农户的基层党组织机制,由此建立起党组织领办新型集体合作社的组织基础。此后在党组织领导下县乡村三级融合发展,共同发力推进乡村振兴。
这项工作是从最基层的村级做起,自下而上,逐步升级到乡镇到县。为便于理解和推广,这个“大三级体制”分别简称为1.0版、2.0版和3.0版。
1.0版:村党组织领导创办新型集体合作社,并引领多种经济形式结成新时代的统一战线。
毕节在脱贫攻坚中选择350个村党支部为试点先锋队,首批推行。取得经验后全市推进,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集体合作社,所有村“两委”干部率先入社,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它是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存的现实环境中,为集体经济争一席地位,为贫困户建造集体家园,同时积极吸收非贫困户入社,以强弱联合凝聚乡村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村集体合作社与各种经济体合作发展,结成新时代出现在村庄里的统一战线,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村集体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农民单打独斗的困境,在今天具有防止返贫的突出优势。
不是毕节所有的村都做到了这样,但这是富有前途的探索实践。新时代新型集体经济在村一级创建,它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但还存在一个村的单打独斗问题。乡村振兴不能仅凭村庄各自为战去实现,这就迫切需要乡镇党委挺进到指挥2.0战役的前线。
2.0版: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具有保障村集体合作社稳步发展和办乡镇工业的职能,乡村集体经济和再组织化程度迈上一个新的平台。
中央提出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中,第一项即产业振兴。每个村集体合作社都要有能盈利可持续的支柱产业,才能发展壮大。而每个村集体合作社都要选准产业,很难。即使有了从局部看可行的产业,全市所有行政村都成立了集体合作社后,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同质化生产经营导致的互相耗损性竞争,这就迫切需要乡镇党委发挥作为。
毕节最具可推广价值的典型做法是七星关区鸭池镇的“两统一干”。这里强调的“统”,针对以往违背统分结合分得过多的弊端,将宜统的统起来。具体做法是乡镇级合作总社设5个工作专班:产业选择、人员培训、资金筹措、运营管理、市场开发,乡镇统前端4项和后端的市场开发。“一干”指村党支部领导和组织群众发展生产。“两统”并不是乡镇大包大揽,“两统一干”中的每一项要素,始终是乡与村密切合作,互动发展。
新中国成立73年来,农村工作受全局关注的重点主要在村,如大寨村、华西村、小岗村、南街村、贾家庄等。人民公社时期粮食统购统销,没有走向市场。新型集体经济的特征之一是要面对市场组织生产和销售。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突破了村集体合作社的局限,拓展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活力,从而保障和促进村集体合作社稳步发展,走出这一步具有历史性的突破意义。
乡村集体经济和再组织化自此迈上一个新的平台。走出这一步,乡镇党委责无旁贷,还肩负着发展乡镇工业的使命。通过农村集体化向产业农工商综合体发展,实现就地城镇化,不断吸收大量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返乡就业,这是振兴乡村最大的人力资源开发。有了组织化程度日益提升的精神焕发的人民和兴旺的产业,乡村振兴必呈现光辉灿烂的希望。
3.0版:县委统筹的县乡村三级联办的合作经济形式,实现乡村集体经济与县国有经济胜利会师,共同创建新型县域经济。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毕节3.0版正是朝这一方向挺进。
多年来农村大量外出打工的人群向城市流动,城乡差距加大。上述2.0版仍存在乡镇单打独斗的局限,3.0版是县委统筹的县乡村三级联办的合作经济形式。威宁是全省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民族自治县,在高山冷凉气候下,规模化开发粮菜结合、薯菜结合等种植产业,今年种植285万亩,其中马铃薯达到160万亩,山地蔬菜19.2万亩。织金县开发的皂角产业面积达52万亩,覆盖全县各乡镇。纳雍县养鸡从村庄到县城现代化加工厂里出来的真空包装滚山鸡,今年存栏365.23万羽、出栏370.66万羽,已成为各乡镇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县委统筹县乡村三级联办的形式,一定意义上是乡村集体经济与县国有经济的胜利会师。城市国有经济是乡村集体经济最可靠的同盟军,县委书记更有效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在此基础上发展县公有制经济,创建新型县域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形成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已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国安全发展的强烈要求。
展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完善经营层次,是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的中心环节。毕节的探索尚初见端倪,但已显现富有生命力的前景。
今年7月1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4周年。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希望毕节“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毕节深得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与支持,在脱贫攻坚中努力衔接乡村振兴,由此探索的县乡村三级联办的新型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正是深受激励而出现在新时代的体制机制创新。
怎样认识这个“大三级体制”的意义?
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人民公社体制诞生于1958年,在1962年形成“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即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三级集体所有制中,生产队是基本核算单位。
改革开放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后因“分”得过多,集体经营大面积缺失,出现了不能忽视的“三农”问题。
新时代的脱贫攻坚中,贵州塘约村党支部创办“村社一体”合作社,重建集体经济,是从实践中“脱困而出”的第一个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村。毕节是第一个举全市之力推广塘约经验,并做到全市100%的行政村全部建立村集体合作社的地级市。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毕节19人获先进个人、15个集体获先进集体,成为全国受表彰数量最多的地级市。就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同年4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据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完善经营体系,汇聚更强大力量,便是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的中心环节。毕节实践,是在省委领导下,统一思想,五级书记抓脱贫衔接乡村振兴,探索出的一种体制机制创新。
如果我们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先后经历过“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再看这个新型集体经济从村到乡镇再到县城的城乡大三级体制,或将看到,在新时代有一个划时代的体制机制创新正在祖国大地的“母腹”中躁动,其诞生和成长是今后需要更多地方更多人们共同探索,提高和完善的事。
国务院批复的《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还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贵州省和毕节市的指导,在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政策措施制定、重大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毕节的探索,也需要更多人来理解、扶持和帮助。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