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探“馆”看十年丨四渡赤水纪念馆群:红色薪火永相传

动静原创
1668220380
自古以来,我们的身边,出现过许许多多名为“馆”的场所:学馆、书馆、驿馆……一个“馆”字,或休憩饮食,或大观云集,折射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着社会前行的可贵瞬间,更收藏着历史与文明的吉光片羽。我们从全省众多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中,与您一起寻找贵州赶超跨越黄金十年中的“馆藏故事”,触摸中国式现代化在贵州大地上日渐清晰的前进脉搏。今天的《探“馆”看十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四渡赤水纪念馆群。

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吕相璇

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吕相璇说,四渡赤水,是长征中毛主席指挥红军作战的经典战例。这段历史,可以从我所在的青杠坡战斗遗址讲起。1935年1月28日,极其惨烈的青杠坡战斗打响。由于敌人出乎意料迅速增兵,敌强我弱态势愈发严重,毛泽东决定立即撤出,西渡赤水重新寻找战机。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青杠坡附近的土城等地一渡赤水,拉开了这段军事传奇的序幕。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构成,四渡赤水纪念馆群中,青杠坡是最值得人们铭记的地点之一。

在这片不足2平方公里的区域,一千多名红军战士献出了生命。青山葱翠已成春,勇士力敌声犹在,如今踏上这里,仍能感受到先烈们为理想信念、为民族前途迸发出的浩然正气。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青杠坡的农户都会时不时在地里挖出一些当年这场战斗后,遗留掩盖在这里的枪支弹药。经过文物部门的大力收集整理,现在这些文物大多数收藏到四渡赤水纪念馆。

四渡赤水纪念馆主馆,是整个纪念馆群的主体,这里建筑面积3978平方米,有“战略转移挺进赤水河”、“一渡赤水摆脱被动”等五个单元,馆藏藏品10141件,其中革命文物1404件。

这是一颗红军当年使用的手雷,叫五星手雷,由苏区兵工厂生产。可以看到上面有五角星,五角星当中是镰刀和铁锤。也许配备它的战士还没来得及拉响它,就牺牲在战斗中,因此手雷与战士一同长眠于地下。可能是一种巧合,1982年再次把它挖掘出来的地方,就叫五星村。五星两个字,饱含了群众与红军的鱼水深情。

这几扇门板,是红军渡河时,百姓从自家门上拆下,给红军搭浮桥用的。在红军走后,群众又从河里把它们捞上来继续使用。最后一个儿郎,送去当红军,最后一把米,留给红军做军粮。在异常残酷、极端艰苦的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就是这样竭尽所能地支持着他们的子弟兵。

如何让文物更真切地被人们所理解和认知,是近几年纪念馆创新突破的方向。数字化采集,短视频制作,借助VR、AR技术,使文物“走出”展柜,使参观者得以从更细致的角度和距离,深入了解它们的故事和细节。让历经岁月的革命文物,生生不息的长征精神,在新的时代继续迸发出活力与吸引力。

贵州是红军长征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要求,围绕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几年来,贵州红色场馆的有力建设,文物遗址的加强保护,文化宣传员的创新培育,让那段光荣的历史镌刻于人们心中,让动人的红色记忆辉映奋进的时代,让历久弥新的长征精神,给予新时代贵州不断向前的方向指引和奋进力量!

编辑 | 

代丹妮

责编 | 

时小千

编审 | 

侯莹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