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今天,动静记者在人民大会堂讲述贵州脱贫故事

动静原创动静原创
1604654700

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上,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余跃作为一等奖作品《我是188万分之一》电视专题的创作成员之一,代表贵州广播电视台走上人民大会堂颁奖台,发表获奖感言,此次一共有六名记者代表发言。

11月2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贵州广播电视台的电视专题《我是188万分之一》荣获一等奖,广播直播《新家新市民 新梦新未来》荣获三等奖。

余跃在报告会上发言

报告会一结束,动静记者连线采访了余跃。她说:“这个奖得来不易,它的背后,是整个贵州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也是贵州广播电视台持之以恒对脱贫攻坚进行报道的结果,所以能够来领这个奖,能够站在台上发言,非常荣幸。我在台上发言的时候,看到台下来自全国的优秀的前辈和同行都看着我、听我说什么,我就很激动,声音也变得大了,变得慷慨激昂。我想说给他们听,这几年贵州在做什么,贵州广播电视台在做什么。我想给他们展现贵州奋勇争先和自信的面貌。”

手捧奖杯,余跃无比欣喜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颁奖台上的余跃,都说了什么?

全文如下:

带着真情记录 带着责任传播

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余跃

我是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电视专题《我是188万分之一》的采访记者之一。188万,这是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总数,数量全国第一,在世界减贫历史上也是罕有。但贵州在4年之内全部完成,而且还能保证这些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这本身就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奇迹!

《我是188万分之一》只是聚焦了这个奇迹中几个生动的故事。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蕴藏着无数“好故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忠实记录下时代潮头涌起的一朵朵浪花。

在5年多的新闻工作中,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字就是“下乡”。贵州全省近1000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我们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全都跑遍了。虽然是女生,但我和我的同事们穿的最多的衣服却是冲锋服和登山鞋,因为这样最方便走山路,也更容易和群众拉近距离。也许有人会说,从大山深处搬到城镇楼房,怎么还会有人不愿意?一个原因是故土难离,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少群众缺乏技能,担心到了城镇,挣不到钱。

其实他们担心的房子、家具、就业、就学、低保、医保……党和政府都保障到了。通过一次次采访,我们越来越坚信,在搬迁之后老百姓一定会发自内心地认党的好,认搬迁的好。去年,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接近尾声,贵州广播电视台策划这组报道,透过搬迁前后个体命运的变化,再次观察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搬迁。我们6组记者联系曾经采访过的上百名群众和基层干部,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搬迁点上的新鲜事,选出了6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有过去的留守儿童,有曾经不愿搬迁的老人,还有通过考试当上城管队员的农民……为了能够拍摄到真实、自然的场景,采访到老百姓搬迁后真情流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下了不少的功夫。记者汪汐到脱贫攻坚重点县晴隆县搬迁点阿妹戚托小镇采访13岁的小女孩儿文家秀。让这个留守女孩儿和她的弟弟妹妹打开心扉,真是不容易。整整两天,汪汐什么采访都没有做,只是陪着孩子们唱歌、逛超市。采访了一个星期,给三个孩子做了好几顿饭,成为了他们的知心姐姐。还有一个记者吴唐,采访一位搬出大山后爱上跳广场舞的老阿姨。身为男生的他陪着老阿姨跳了好几场广场舞,还帮着接送孙女,才说服她接受采访。6条报道,就是靠着这样与采访对象一点点地沟通融入,才有了那些最为生动自然的影像和讲述,让这组报道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带着思考求证,带着真诚记录,带着责任传播。参与脱贫攻坚的报道,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新时代的年轻新闻工作者一样也不能少!

好报道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等着我们用情、用力去发掘。今天就是最好的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将把这次获奖作为新起点,继续牢记职责使命,讲述好“十四五”的中国故事,传播好新发展的中国声音,无愧于“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记者

余跃 王一雄

编辑

王一雄

责编

孔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