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记者从贵州省总工会获悉,在目前贵阳市在建地铁3号线项目施工过程中,得益于大力开展专项劳动竞赛及推广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由一线职工群体创新、总结出的“五小创新”成果呈现井喷,为国内喀斯特复杂地貌下快速安全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新技术方案。
据介绍,去年12月底,贵州省总工会、省科学技术协会和省质量协会正式发布了2020年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在建项目中共有8项成果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其中《快速高质量施工盖挖地铁车站钢管柱外包混凝土技术》荣获二等奖;《盖挖逆作法钢管中立柱精准定位施工技术》《盾构渣土泥水分离及固化技术》《预拌盾构同步注浆料》荣获三等奖;《缩短喀斯特地貌地铁车站钢管柱安装时间》《贵阳喀斯特地貌岩溶发育区矿山法区间渗漏水治理方法》等荣获优秀奖。
“这些创新均来源于各中铁参建单位的一线职工创新,而工会组织搭建起了让职工能够出彩的平台。”省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魏武介绍,自2020年4月起,省总工会正式启动了“贵州省基础设施‘路网会战’——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三年会战劳动竞赛”活动。竞赛涉及中国中铁14家参建单位标段项目部11000余名参建人员。此外,竞赛活动将对优胜单位、优胜班组、先进个人将择优申报贵州省五一劳动奖和贵州省工人先锋号。
竞赛启动以来,中国中铁贵阳轨道3号线指挥部党工委针对贵州喀斯特岩溶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积极组织参建单位对盾构机改造、盾构快速掘进、岩溶补充勘察、超前地质预报、结构防渗漏工艺、暗挖车站施工工法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同时进行技术革新、探索管理创新、打造创新型班组。
同时,贵州省总工会加大了与中国中铁贵阳轨道3号线指挥部合作力度,通过创建各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引领参建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做好成果总结、转换与推广应用工作。各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均制定了《创新工作室成员管理制度》《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完善管理制度,在全体建设者中营造鼓励创新、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广大职工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