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
今年以来,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系统思维,一体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三不”机制建设,既重拳出击、正风肃纪让人不敢腐,又以案促改、完善制度机制让人不能腐,更加强警示教育、涵养政治生态让人不想腐,实现惩中治、治中惩,惩治同向、同进,在深化标本兼治、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放大震慑效应
——在推进“不敢”中挖掘“不能”和“不想”的功能
“我想明白了,逃避终究不是办法,与其整日担惊受怕,还不如相信组织、紧紧依靠组织,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前不久,黔东南州某单位负责人蒋某某主动到州纪委监委投案,交代了自己收受购书款回扣的问题。在高压震慑下,今年以来,全省共有356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投案。
数据背后,是贵州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形成“不敢腐”氛围的有效实践。
在具体实践中,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聚焦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扫黑除恶、中央巡视整改等工作,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和行业,对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今年1至8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332件,党纪政务处分7654人,持续强化不敢、知止氛围。
“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查办案件不是最终目的,不能就案办案。”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审查调查全过程,综合巡视巡察、日常监督等发现的问题线索,注重从政治上、思想上分析成因,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敬畏纪律规矩,用理想信念和党的政策教育转化审查对象,使其真心认错悔错改错,在不敢腐中激发不想腐。
毕节市威宁自治县某单位干部刘某某在接受组织审查调查时,多次拒绝组织挽救,不如实交代自己的问题。办案人员结合刘某某实际,摆事实、讲道理,最终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实向组织坦白。
在查处案件的同时,注重挖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用好用活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督促相关单位拿出切实方案,填缺补漏,将“不敢腐”和“不能腐”贯通融合。如黔南州三都自治县纪委监委针对该县某医院违反纪律规定,超标准发放劳务费的问题,向县卫生健康局发出监察建议书,督促其举一反三,健全完善制度规定,引导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矩。
补齐制度短板
——在推进“不能”时,贯通“不敢”和“不想”的实践
2018年2月,贵州省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从那时起,省纪委监委就一直思考和谋划如何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
强化以案促改、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注重从典型案件中查找监督管理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是近年来省纪委监委的具体做法之一。
针对袁仁国系列腐败案件暴露出的大搞特权、以酒谋利等问题,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督促茅台集团建立领导干部插手茅台酒经营活动打招呼登记备案制等61项管控制度,封堵“靠酒吃酒”的“后门”。通过系统整治,茅台集团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12%。
从查处案件后跟踪整改,到督促案发地区、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堵塞制度漏洞、重塑良好政治生态……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在推进不能腐时贯通不敢腐和不想腐。
围绕日常监督、审查调查、巡视巡察中发现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制度漏洞,省纪委监委积极改革体制机制,着力构建“3+1”监督工作格局。
——构建省委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聚焦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情况建立各地各部门“政治监督活页”,将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情况列为“政治监督活页”主要内容,夯实监督基础,强化政治监督。
——结合“数据铁笼”试点工程建设,积极构建贵州省管干部廉政档案系统,配套设立分层级分部门管理和查询权限,围绕干部信息、问题线索及处置情况、廉政意见回复情况等,协调组织、人事等部门收集完善资料,实现了重点监督对象电子廉政档案全覆盖。
——巩固深化拓展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成果,持续推动落实《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的规定》,推进防范化解营销领域风险,组建专班筹备开展专项整治专题展暨警示教育。
——构建左右贯通、上下联动的巡视巡察工作格局,推动市县巡察向村居延伸,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全省市、县、村三级巡察覆盖率分别达到92.21%、84.64%、83.39%。
同时,为让制度约束力更加深入人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查处违纪违法人员同时,通过常态化开展提醒谈话,抓早抓小,提醒党员干部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今年以来,全省共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干部26445人次,其中第一、二种形态24853人次,占比94%。
强化警示教育
——在推进“不想”过程中,体现“不敢”和“不能”的约束
“确实感觉到了‘痛’,工作以来还是第一次参加如此‘真刀真枪’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谈到不久前结束的“一案一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安顺市普定县委一名县委常委如此感慨。
去年以来,安顺市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了普定县公安局党委原书记、局长陈某某,紫云自治县公安局党委原副书记、政委赵某等一批公安系统系列腐败和黑恶势力“保护伞”案件。
针对系列腐败案件暴露出的部分党员干部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安顺市纪委监委综合巡视巡察、审查调查、监督检查、派驻监督情况,对全市公安系统政治生态进行分析研判,从抓警示、抓责任切入,组织召开全市公安系统“一案一整改”警示教育大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督促“关键少数”对照镜子认真检视。
“‘一案一整改’拿身边人、身边事作为案例,通过深入查摆,在增强不想腐意识的同时,持续强化不敢腐和不能腐的约束。”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贵州建立“一案一整改”工作机制,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同步深挖剖析思想、责任、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案件查办后,在案发地区、部门和单位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和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重回“案发现场”找原因,把反面典型跌入违纪违法深渊的教训说深说透,让警示教育振聋发聩、入脑入心。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对965个案件开展“一案一整改”,督促案发单位召开警示教育大会618场,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306次。
在开展警示教育,持续敲响不敢腐警钟的同时,贵州还注重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因素,建立健全同级同类警示教育机制,增强各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意识,强化“不能腐”的韧性。如黔西南州纪委监委用好身边“活教材”,组织筛选各领域各部门92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和17个先进典型事迹,分层分类、因岗因需量身定制教育“套餐”。
“三不”内在一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贵州通过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同向发力,扎实推进了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