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贵州人爱吃的米豆腐不是豆腐,正如猫耳朵并非耳朵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591408800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米豆腐不是豆腐,正如猫耳朵并非耳朵。无非因外貌相近,遂以为名。

米豆腐

南方食米,千百年来,老百姓创造出无数精彩的食物,米豆腐就是其中一味。做法不复杂——用大米淘洗浸泡,磨成米浆,然后加适量的碱熬制,待其冷却凝结,因形如豆腐而得名。近些年来,还有添入蔬菜汁使其变绿者,盛上桌来,更加诱人食欲。

米豆腐,黔人通常只是冷食,某年去湖南乡间看朋友,极晚始到家中,听说我没吃晚饭,立马端来一碗米豆腐,颜色灰扑扑的,且先下锅烫热过,浇上辣椒肉末,味道虽不错,但总觉得有一点点怪诞。大约是吃惯了凉拌的米豆腐,一时不能接受这种几乎是“叛经逆道”的做法。虽说,热食其实是当地的正宗。

不单湖南,贵州安顺人吃米豆腐,也有煮熟的做法,称作夺夺粉,加各色调料,小砂锅煮沸,拿长竹签戳来吃,贵州话里面,表示“戳”的那个字,读音为“夺”,以讹传讹,便写成了“夺夺粉”,而我怀疑,“戳”与“夺”一音之转,大概就是同一个字。

冷与热固有定见,甜和咸亦由如是。另如汤圆,常见的是糖馅,此外都是异端。鄙家祖籍浙江,外婆是宁波人,宁波汤圆天下闻名。老人家在世时,以上好板油、芝麻、细白砂糖和馅,反复搓揉,捏成小丸备用,煮食之,香莫比也。呜呼,此味不尝亦久矣。工作后,去兴义出差,当地有味著名的小吃鸡肉汤圆,顾名思义,乃是以鸡肉为馅,再加滚热的鸡汤。同事带我去尝鲜,一口咬下去,居然直打恶心。不是说这东西不好,更没有诋毁之意,约定俗成的力量强大无比,在自己的经验之外,往往就难以接受,不独饮食是如此。

兜远了,接着说米豆腐。杜甫在成都时,便写过《槐叶冷淘》诗云——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

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

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

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所谓冷淘,也是凉粉面一类的东西,至少是从唐时起,即有以槐叶揉汁加入其中添色的做法,可见由来已久,倒不是近人的发明。愚人著《川菜:全国山河一片红》谓,这一吃法乃是自京师传至民间,未知靠谱不靠谱,我倒是不大相信。

凉粉凉面一类的小吃,在贵阳不止米豆腐一桩,乡人总是津津乐道。比如豌豆凉粉,跟米豆腐一样,也是磨浆制之,等凝固成型,翻过脸盆,倒将出来,圆圆的一大坨。犹忆儿时,小摊贩拿罐头铁皮密密打孔,做成一把特制筛子,三刮两刮,手法轻盈,半呈透明状的豌豆米粉便铺出一层。用手抓起,置入碗内,拌好作料,连汤汁带粉面扞进喉咙,痛快得不可言说。

有个吃货朋友曾语我曰,豌豆米粉最好的部分是最底下那层皮,略硬些,带点嚼头,但非得跟摊主关系到家,才能切得一碗吃吃,已久不得尝矣。

我小时候,在黔南的瓮安县雍阳镇城关一小就读,校门口有老妪卖米豆腐,价仅一分钱。切作薄片,尚不及小儿巴掌大,置手中,一把小刷子,蘸些辣酱之类的抹上去,就手心而食之,此景于今恐怕已不复再见矣。偶忆及之,微觉怅然。

凉粉面还真未必是只有贵阳的做得好,贵州遵义有名小吃曰刘二妈米皮,其特色是佐料里加有肉丁,亦可热吃,但非正途,而且也远不及凉吃的有味。此外,南白和鸭溪的豌豆凉粉也是一绝,据说有人写诗赞曰:“依稀黄白似琼瑶,剔透玲珑分外娇。切块分丝调酱醋,涤腥取味用姜椒。朝朝市上迎宾客,日日坊中慰寂寥。唯恐秋深霜露重,夜阑人散雨萧萧。”

出处不可考,但写得可谓声情并茂,我以为乃是知者之言。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李佳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