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曾经"地无三尺平"的殊境,令诸多久远的文化得以留存。绚烂文化的基石,是寻常百姓祖祖辈辈的日常与劳作。
黔山深处,"非遗"蕴藏丰厚,这些从历史中迤逦而来的人和故事,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西江苗寨,人与动物的恩怨
六十多年前的雷公山被原始森林覆盖得不见天日,猎手射杀了鹰隼,它常常被树梢密密的枝丫挂上而落不了地,人还得上树去捡。这练就了猎手们可与猿猴比试的攀援本领。雷公山更是豺狼虎豹的乐园。就在雷公山麓的西江千户苗寨里,那些年,每年会有五六头耕牛成为老虎的口中食。在森林里见多识广的西江男人,传统上是擅长于耕种和狩猎的。然而个个谈虎色变,老虎成了一大“公害”。西江的猎手与野物频频过招,斗智斗勇、你死我活。
西江千户苗寨
1992年,我听闻了一位20世纪60年代西江有名的“打虎英雄”唐老者。夜晚,我随一位当地苗族朋友走过嶙峋的岩坎,摸到了他家。事先没有相约,那年头,大家没这习惯。唐家门隙一线,在火塘微弱的火光中,见到一个略显伛偻的背影。朋友用苗语打招呼:“唐老者,有人来看你这位打虎英雄哩!”可他就像没听见,不应声也不开灯,只是扑在柴火上,鼓着腮帮子呼呼吹火。
火苗子忽地蹿起老高,屋子里瞬间一片粲然。火光中我看见木墙上张贴了几张奖状,上面依稀有“优秀护林员”的字样。人总是有荣誉感的,我便从这些奖状引出话题。朋友递上烟,又用苗语对他说了一遍。
他将纸烟夹在耳朵后面,猛咂了一阵叶子烟。朋友对他说了一通苗语之后,他才用汉语应答我:“老古八十年的事,今天就不说了。”他的汉语相当生涩,但我能够懂个七八成。
朋友直接问道:“我们想听听你当年打老虎的事哩!”
“那时候太年轻……”“就是年轻,你才当了英雄啊!”“唉,不提了!”唐老者不再吱声,好汉不提当年勇?于是,朋友用苗语进行一番说项,唐老者终于守不住了,也用苗语与他说,说了好一阵子,似乎不想让我听。
趁唐老者起身出去找柴火,朋友对我说:“我们改天来吧,今天这个日子,唐老者不想见外人。”这个外人,自然是我。于是,我们悻悻而去。
从他家出来,朋友对我讲述了事情的缘由。原来,三十多年前的今天,腊月初一,就是唐老者猎虎的日子。他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却至今清晰地记着这个日子。只是,年份他反而记不清了。
唐老者那时还是小唐,他花三十一元“大价钱”买了一支火药枪。买枪后第二十一天,就在雷公山“开荤”打到了一头野猪,有一百二十斤重,请亲朋寨邻大吃了一顿。
小唐当年血性方刚,满腔热血要上雷公山打虎,为民除害。他邀约了另外三位猎手,带上火药枪和捕兽铁夹,兴冲冲地走了三十多里山路来到雷公坪。在估摸是猛虎出没的通道上,安上了六七斤重的活动铁夹,这是一场残酷的捕猎。
过了两天他们再前往巡查,只见那一片坡上,芭茅草被压倒了一大片,果真是老虎留下的踪迹!四位猎手顺着被压倒的芭茅追去。原来那老虎带着铁夹,还没走出四里路,看见人来,它凄厉的嗥叫声震彻山崖。小唐举枪瞄准,只三四枪,虎便结束了生命。猎手们扑上去,大获全胜,将老虎拴紧了抬回西江。
当年在西江苗族青年中,能以英雄的身份领略那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之爽劲的,实属凤毛麟角。在千户苗寨里,他享受到了众星捧月般的英雄待遇。那虎重三百多斤,他们按规矩将虎皮和虎骨交与县供销社收购。这只珍稀猛虎,就以五百一十元成交。在当年,这是一笔不寻常的“巨款”!时势造就了小唐这样的英雄。
在这森林绵延,虎豹出没的地方,人类以“扫除一切害人虫”的气势,乘胜追击,将雷公山里的那些狗熊、山羊、野牛、野猪,也都一并视为不共戴天,连美丽的红腹锦鸡等雀鸟,活蹦乱跳的蛙类也不放过。那些年,人们豪气冲天,坐山吃山。人成了雷公山惟一的主宰。几十年以后,山寨附近的猛兽和它们赖以生存的大森林都渐渐消失。苗族同胞就是要修一点树桠柴,也得走上十几里山路了。历史是一个好开玩笑的老人,当年这“扫除一切”所带来的“硕果”,正好与西江人的安居乐业相悖。
后来,我又独自去过唐家两次。我不再提打老虎,而向唐老者讨教护林的事。他说,自1982年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以后,他就当上了护林员,一年至少上山一百七十多天,每次往返六十多里山路。“你天天回家?”他说:“夏天的夜晚不想回家,就在岩洞里睡瞌睡;要小心的,是五步蛇、青竹标、乌梢蛇……”“有人吃老蛇吗?”唐老者说:“不准打!打老蛇是犯法的!”“哦,你是护林员,只防不打!”唐老者说:“我们上山,是保护山上所有的活物。”这与他当年打虎的经历,真是“天上地下”了。
熊熊火光映衬着眼前的这位昔日英雄。英雄是什么?它不是一个短暂的时代概念,也不是划过夜空的、闪亮的流星,它是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日子长河里,历经风浪而岿然不动的山岩。
临别时,唐老者说:“现在,要是有人敢害老虎,我就用这条老命和他拼了!”他那灰蒙蒙的眼睛里透出一缕亮光,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话语。遗憾的是,雷公山区的老虎早已绝迹。
寒来暑往,后来我所碰见的雷公山区的人们,无一不为如今山里没有老虎而叹息。唐老者说,现在哪怕能找到几根虎毛,几坨虎屎,那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就更加“响当当”了。
多年后,我再次上他家拜访,他早已从护林员的岗位退下了,儿孙满堂。久别重逢,分外激动。他说:“我没得想到,你还记得我!你走了那么久,我是想着你的……”是啊,记忆是有选择的。这是一位在我脑子里留下了深刻印记的西江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