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建设贵州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针对当前的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政策体系。
本次政策完善距离《2023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提信心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印发时隔不到半年,为更好适应当前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变化,从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增强产业内生动力;加快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完善扶持政策体系4个方面,提出了17条具体措施。
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产业发展组组长王冲介绍,鉴于全球产业变化环境,新的技术、新的业态的不断涌现,出台这样一个《实施意见》。注重科技创新、智能驱动、对外开放协作、要素保障等。加强“一核两区”产业的集聚集约程度,明确支持毕节、遵义等其他有条件地区,积极融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发展格局,从产业链的延长和完善角度丰富政策支持,对储能、电池回收产业板块的发展重点进行了明确。
《实施意见》提出了产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及远景目标,到2027年,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总产值力争达到5000亿元;到2035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建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基于当前企业发展需求,专班正在积极探索综合用能互补 、电热联产等创新机制,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产业发展组组长王冲表示,围绕用电用气、综合能源等成本测算分析,优化能源结构,探索研究降本路径。省发展改革委对峰谷电价比例进行进一步完善之后,建设用户侧储能,只要把峰谷电价政策用好用足的话,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服务机制不断地完善,服务效率不断提升,提振企业的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