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5%。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贵州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通过打造产业集群、提升电网消纳新能源能力、推动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建设,助力新能源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开阳县新能源材料工业园,贵州安达科技能源的工人们正赶制一批用于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磷酸铁锂。
贵州开阳安达科技能源有限公司生产二部主任张辉说,主要是比亚迪、中创新航的订单量,一个月有1500吨,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公司也在研发新的产品,现在在产的就是公司已经在研发的一条试验线。
这是一家从传统磷化工转型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的本土企业,去年12月二期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刚建成投产,今年企业又有了新的拓展规划。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家成介绍,三期规划一个20万吨级别以上的磷酸铁的规模,在四期会有一个废旧电池循环的项目,看中的就是储能还有动力电池未来的需求的增长。
作为省内构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发展格局“一核两区”的重点区域,开阳县已落户贵州安达、磷化新能源、宁德时代、中伟等8家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企业,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贵州省开阳县科学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曾伟告诉记者,开阳县科学技术服务中心立足资源优势,推进传统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预计到2025年,开阳县将形成磷酸铁锂20万吨、磷酸铁84万吨、碳酸锂3万吨、六氟磷酸锂2万吨产能规模,全力建设千亿级产业集聚区,奋力打造“储能之都”。
就在新能源材料工业园十多公里外,开阳储能电站正利用磷酸铁锂电池,对贵州光伏、风力产生的电力即时储存和释放。从去年11月底投运以来,充放电量超过3000万度。
贵州省开阳储能电站厂长季增华表示,用了电芯数量是接近40万,利用峰谷价差、储能容量全部实现租赁,电站一年的收益大概在7500万左右。
储能技术是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去年,贵州优选的15个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全部完成并网,可消纳新增2000万千瓦规模的新能源,成为南方五省区规模最大的电化学储能基地。
贵州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调与新能源部总经理贺先强说,今年以来,贵州电网新能源发电量已达到50.42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2.7%,同比增长了25%,其中新型储能电站的调用增加了新能源消纳约0.3亿千瓦时。今年贵州电网计划投产新能源装机400万千瓦。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贵州新能源汽车制造正涌现新动能。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省内唯一一家拥有整车资质、新能源资质、氢能源资质的客车制造企业,今年该企业已经销售2500辆新能源客车,正在开发4款氢燃料电池客车。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介绍,公司新能源客车原来专注在公交领域,结合着现在新的一些规划,加强对于旅游车的开发,已经在着手打造全新的一款旅游车,2023年的中期,公司在布局海外市场以来,已经陆续在韩国、墨西哥、老挝、东欧实现了出口,接单在手有将近300台了。
瞄准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5%的发展目标,贵州依托“电动贵州”建设,正着力打造从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材料到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加快形成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制造业“新三样”。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闵江涛表示,2024年,省工信厅最主要还是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新能源电池材料,招引一批生产服务的配套企业来完善产业链的图谱,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迭代的水平,提高贵州制造产品的竞争力。
来源:开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