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对学生的关心不只在学习,他经常会走上几公里的路,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想尽办法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李涛说,他要对得起孩子们叫的这一声“涛哥”。
辽远小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许多孩子来上学需要走三、四公里的路,安全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李涛告诉动静记者:“如果让他们能够住到学校来,一方面孩子他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另一个方面,对孩子的成长能够得到更好的陪伴,这主要是老师的陪伴,2014年实行寄宿制,但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
这是当时的学生宿舍,四处裸露的砖石,仅靠几张破旧的报纸勉强遮掩;床上只有一张薄薄的床单包裹着单薄的木板,到了冬天,宿舍的内外温差几乎为零。
为了改变这个情况,他再一次向公益组织申请帮助,多方筹集资金3.3万元将宿舍修缮一新;同时他组织开展“暖冬行动”,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大力资助,获捐秋冬衣物、床上用品等共计5万余元,让住校学生的冬天不再寒冷,让他们可以在明亮、干净、舒适的宿舍中做一个甜蜜的美梦。
李涛的家住在离学校十几公里的土坪镇,为了更好的陪伴学生,他主动申请住在学校,“兼职”当起了孩子们的生活老师。不过李涛深知孩子们最需要的其实是父母。2016年他向香港惩教社教育基金会请求帮助,得到了对方的大力支持,获捐了12台电脑以及相关的配件,成立了亲子聊天室,让孩子们可以时常跟父母见面。
李涛说:“孩子想见父母了,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得到一些心理上的慰藉,和父母进行亲情上的沟通。”
十余年的教学生涯,李涛也记不清他教了多少学生,但他却很自豪地告诉我们,他完成了对学生的守护。在这些毕业照片中我们发现,李涛总是笑得最开心的一个,他说,哪怕学校只剩下一个学生,他也要陪着孩子一起毕业。
李涛,倾情陪伴,你用真心为孩子们推开一扇窗;扎根山村,你用爱心为学生们撑起了一片天;学校里的吟诵声,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歌。这就是“决战2019”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中,一位普通的大山园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