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央媒看贵州丨农民日报头版:美丽中国 贵州先行

农民日报
1691197140
积分商场
今天(8月5日),农民日报头版刊发《美丽中国 贵州先行》。

盛夏时节,放眼贵州,绿水青山,生机盎然。贵阳市白云区靛山村的莽莽林海,山如黛,水含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在林下发展食用菌和生态休闲旅游,正成为当地村民保障收入的重要产业,也成为贵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一个缩影。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求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202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战略定位,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确定了贵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历史坐标。

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实现山水相融、产业兴盛、美丽宜居。当下的贵州,正奋力厚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鲜明底色,不断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建设内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绿水青山变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全力以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厚植高颜值生态“绿”底色

6月5日,由五大洲19个国家及上海合作组织的20余位驻华大使、高级外交官组成的驻华使节团到访黔西化屋村,实地见证了这份贵州书写在乌江流域的“生态答卷”。

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乌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承载着贵州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

前些年,由于生态脆弱、环保问题突出,乌江曾一度拉响生态警报,地处乌江上游六冲河畔的化屋村也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

经过坡改梯、退耕还林、种植经果林、取缔网箱养殖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化屋村走上了有机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两山”转化绿色发展道路,村民发展起了生态渔业、蔬菜、水果、畜牧养殖等产业,河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贵州高原,一山一水皆音符,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进行曲。

眼下,又到了蜂糖李大量成熟上市的时节,在关岭县新铺镇卧龙村团坡组种植大户王峰的蜂糖李基地里,漫山遍野的蜂糖李树郁郁葱葱,一个个蜂糖李圆润饱满,摘下一颗,轻轻一咬,清脆的声音从齿间蹦出,酸甜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王峰告诉记者,今年的蜂糖李水分足、个头大、口感好,现在上市能卖得不错的价钱。

新铺镇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区,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石漠化治理与发展绿色特色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蜂糖李、果冻橙、花椒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产业,走出了一条既能实现生态效益,又能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之路。

贵州省曾是全国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2005年贵州全省石漠化面积为3.76万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已减少至1.5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最多、幅度最大的省份,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幅超60%,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为了科学、精准地治理石漠化,贵州按照各地石漠化的严重程度,分类分级施策。重度石漠化地区没有发展产业的基础,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中度石漠化地区有土壤,就种草发展畜牧业;轻度石漠化地区土壤较多,就发展经果林。

放眼贵州大地,越来越多的“石山”披上了“绿装”,在治理石漠化的路上,贵州人始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敢向石山要效益!

注入高质量发展“绿”动力

群山连绵的云贵高原,湄潭万亩“茶海”竞相吐绿,赤水“竹海”与连绵的“山海”相互交融,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一幅绘满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画卷正在贵州徐徐展开。

2022年,依托自身130余万亩和周边地区300余万亩竹资源优势,赤水市荣膺“中国竹都”称号,一棵竹带富了一座城。也是在2022年,贵州首张竹林碳票——赤水丹青碳票正式发行,实现10万亩毛竹林碳汇价值的顺利转化,这是贵州以绿色制度创新引领,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真实写照。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目光长远而笃定、措施精细而有力。兔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连续第九个年头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省市县乡村同步举行2023年义务植树,当天共植树118万余株,面积1.76万亩。

今年3月,剑河县人民检察院对一起滥伐林木公益诉讼案作出终结审查决定,违法行为人罗某松自愿认购20668.8元碳汇量,用于替代性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资源。以碳汇补偿方式代替传统的违法处罚,这是贵州公益诉讼的一项新探索。

当片片梯田被跳出云海的日出照射;当散落在原始森林边缘的古村落炊烟飘起;当峡谷间蜿蜒曲折的长河水面泛起微波;入夏的黔东南,处处是壮阔而神秘的美。

走进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一幅田园美景图映入眼帘,四面青山环抱,清澈的溪流绕寨而过,村民们忙着挂糯禾、晒侗布,吸引各地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昔日的小山村成了网红村。

“这里的农耕文化和生态环境都保护得很好,随手拍一张照片都是大片,这趟可真是值了。”从广西来玩的摄影爱好者张东陵说,打算秋季再来一趟,拍一些金秋丰收的照片回去珍藏。

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占里村的村民把保护生态写进村规民约,并编唱成歌,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传唱,成为村民热爱传唱的“村歌”。

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爱护美好家园,成为贵州人的一种坚守,如今的贵州,18万名护林员行走贵州大地,莽莽雷公山,磅礴乌蒙山,守护贵州绿;2万余名河长的坚守,实现一江清流。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在贵州高原,片片湖泊绘出迷人景色;在贵州乡村,阡陌交错的田园风光让人们心生向往。

盛夏的风从万峰林巍峨绵延的群峰间徐徐而来,带着秧苗的清香,拂过翠绿的稻田,与纳灰河旁的民宿相映成趣,住在这里,可看云雾缭绕、可赏夕阳西下、可听鸟叫蛙鸣,生态之美浸润在民宿的每一处,活脱脱的隐世秘境。

“住在这里真的太舒服了!”游客刘芸芸兴致勃勃地描绘着体验万峰林民宿的感受,“不仅风景绝佳,空气的负氧离子含量也极高,不必匆忙打卡赶行程,在融合了自然之美与舒适住宿环境的民宿里,就能享受休闲度假的惬意。”

万峰林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借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一批批精致的民宿纷纷落户这方沃土,万峰林的人气也因此不断提升,游客的美誉度也提升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高峰期,民宿呈现出“一房难求”的态势。

从“靠山靠水”到“护山护水”,再到“亲山亲水”,近年来,贵州始终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巩固提升优良生态环境优势,把“绿色”作为增长新动力和发展新出路,悉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留住美丽乡愁,收获了好山好水、得到了“金山银山”。

盛夏时节,普安县云雾缭绕,茶树茵茵、茶香袅袅,一片片茶园生机盎然。6月25日一大早,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茶农卢洪美就开始检查茶叶加工机器性能是否良好,为接下来夏茶采收做准备。

“春茶收完休息一个月了,现在我们着手收购加工夏茶,干净、生态的茶叶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卢洪美介绍,前几年,采完春茶就很少有人进茶园了,如今夏季茶山仍旧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就能源源不断地孕育出金山银山。

一杯生态茶,一条小康路。在“远看似公园、近看是茶园”的余庆县二龙茶场,一条自行车道蜿蜒盘旋在茶海中,秀美的风光吸引了不少骑友到茶山骑行。依托山地茶园和田园风光,创新茶旅融合发展,二龙村逐步打响“骑游小镇”品牌,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让生态优势进一步成为发展胜势,是贵州绿色发展重要的目标。在此驱动下,一个个基层鲜活实践竞相涌现:“林业碳票”“生态账户”“草原保险单”……在不断激活生态产品价值中,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正一步步拓宽。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