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年,饱含碳酸盐类物质的洞穴水流,结晶、沉淀、堆积塑造了神奇的“地下世界”。
贵州境内,石灰岩、白云岩为主的可溶岩分布广泛,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加之雨量丰沛,气候温热潮湿,岩溶极为发育,地下洞之孔孔,潜水四通八达。又以贵州高原,在最新的地质年代里,地壳间歇性地强烈上升,地表侵蚀、剥蚀、溶蚀的结果,使贵州岩溶地区“无山不洞,无洞不奇”。
生长在这样一个独特的岩溶地貌环境中的艺术家金德明,用钢笔手绘溶洞十米长卷。自然生态的优势,成为了他得天独厚的创作源泉。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贵州地下世界》正是由这份手绘的长卷缩小比例后复制而成。
在已经出版了画卷版的《贵州地下世界》后,为了让更多普通读者以更便捷的方式了解认识到贵州溶洞的壮美奇特,本书的编辑张云端和金老决定,再出版一本折页式版本的《贵州地下世界》。
金德明(1939.7— ),出生于中国“诗歌之乡”绥阳县。被誉为“世界溶洞绘画艺术第一人”,是集绘画、摄影、塑造为一身的艺术家。
一个从小置身于喀斯特地域特别发育的贵州高原,堪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的岩溶胜地的本土艺术家。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他专门从事贵州旅游资源考察、开发、宣传。多年来他战胜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攀登过无数丛山峻岭,爬行于暗河伏流,夜宿深山野洞。考察了六百多个溶洞,在阴暗的洞穴中生活工作了四千三百多个小时,长期的溶洞磨炼,摸爬滚打,收集了大量的洞穴素材资料,对洞穴类型、形态、地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凭着对溶洞的酷爱和感悟,用两年时间,以“滴水石穿”的毅力,把那些熟记在心灵的画面场景,用钢笔一点一笔地描绘出了这幅独一无二的十米长画卷。
用钢笔在十米长法国原纸上作画,将洞穴中多种形态,精选其特征强烈的进行分类、构思、布局,构成不同特征的画面,在画面之间选择协调的形态,自然过渡下组画面。作画中没有打草稿,一切都在脑子里,不受拘束,怎么美就怎么画,把握好构成画面的整体效果。
以写实的绘画技法,将钟乳石的原始面貌逼真地再现。洞穴中的形态,除外观美,它的表层更美。细看,它是由各类细小形态构成,有磨菇状、珍珠状、鱼鳞状、开花状等等,用极细的钢笔尖作画,以发丝般的线条,把这些如微的纹理精准地表现出来,将这些极细的形体逼真表现。
水是洞穴世界的雕塑家,一切形态因它而成,以高低错落的迭水,构成画中的瀑布。
滩坝中的“地坝石”为前景,水塘中的“蚕石”仰望水景,给画面增添了情趣,后景的高大石柱群,为画面气势增彩。上述元素构成了雄、奇、秀丽的“瀑布”胜景,美不胜收。
这幅画卷是科学、艺术融为一体的美术作品,它揭示出沉睡亿万年的地下岩溶景观,不但具有极高艺术品味的观赏价值,而且是直白地描绘本土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它将会对本土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媒体报道
《贵州地下世界》
作 者:金德明
(资料提供:刘向辉 / 图文编辑:杨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