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今天(11月24日)上午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贵州将大力实施人才“四大工程”,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
第一,要大力实施“引才工程”。要积极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进一步加大同广东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校、医院等对接力度,进一步强化两省各领域干部人才交流协作,采取“组团式”方式引进一批教育、医疗、产业人才。要用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机遇,积极主动向帮扶单位汇报沟通,争取选派更多既有专业特长又熟悉国家政策的高端人才到贵州交流挂职。同时要优化政策引才,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创新方式引才,采取重大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定期发布全省重大项目引才需求清单,吸引国内外人才揭榜领衔项目建设。要强化柔性引才理念,探索采用“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巡回式”服务等模式引进人才。要办好活动引才,继续办好贵州人才博览会和“人才日”系列活动,依托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等重大活动平台吸引人才。
第二,要大力实施“育才工程”。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全面推进花溪大学城校区布局调整,大力支持全省各高校提升教学研究质量,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贡献力。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大理工科人才培养分量,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要继续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具有贵州特色和技能优势的“贵州工匠”“黔灵家政”“贵州绣娘”“贵州护理”等职业技能服务品牌。要大规模培训人才,多邀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围绕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针对干部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开展培训讲座。要积极探索更多人才到中央国家机关、东部发达省份挂职锻炼,学习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力推进省内干部上下交流、横向交流,通过多岗位的实践锻炼提升能力素质。
第三,要大力实施“用才工程”,大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不把有没有提拔到行政领导岗位作为是否重视人才的判断标准。精准使用人才,把人才用在最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要积极为人才松绑,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力充分释放出来。同时,要建立健全“军令状”制度,确保科研项目取得成效。要在完善评价体系上狠下功夫,着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倾向,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支持专家人才离岗创业或到企业从事技术攻关任务,健全落实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分红奖励等激励政策。
第四,要大力实施“留オ工程”。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积极主动为人才提供热情周到服务,解决好子女就学、配偶安置、个人医、住房购房等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深入落实“优才卡”服务制度,用好“人才之家”线上线下平合和“96567”人才服务热线。对特殊人才,要采取“量身定制”的办法,一人一策、特事特办,提供“一站式”服务、“保姆式”服务。要为各类人才积极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载体,努力用产业集聚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平台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