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和刘亚丽,分别是新一届的省人大代表和列席省政协全会的海外侨胞代表,二人一位是贵州巧姐民族文化传媒公司(位于织金县)的绣娘,一位是北美贵州商会副会长、易绣贵州商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她们都致力于刺绣蜡染等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在今年1月召开的贵州省两会上,二人的发言都是围绕贵州的蜡染刺绣产业,在与会领导的牵线搭桥下,原本在会上没有交集的二人建立了联系,并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
听说刘亚丽要来,杨美一早便换上了盛装,等待着这位“远方的客人”。杨美的家乡位于织金县绮陌街道,这里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去过的化屋村仅有几十公里。
“会长,快进来坐。”刘亚丽一下车,杨美便迎了上去。这次,刘亚丽带来了19套刚刚出炉的时装样品,这些样品都是根据此前杨美他们提供的织金蜡染和刺绣纹样设计。
“你看,这个就是你扇子上的图案,我把它运用在这件衣服上了。但是这个面料是30姆米的真丝,我裁好以后,你直接在上面画蜡。”刘亚丽说。
杨美摸了摸面料,略显羞涩地说:“这些图案我都是熟悉的,搭配在这上面真好看,但是我们之前都是府绸布,直接绣在真丝面料上还是第一次,蜡如果太烫会浸进去,太冷了会凝固印不出花条来,这种好的面料还是有压力。”
“不要有压力,迈出第一步慢慢就好了。”
“我试着去突破一下。”杨美说。
尽管这只是杨美和刘亚丽的第三次见面,但是因为有了共同的追求,二人也慢慢变得熟络起来。看成品、看环境、看技法,杨美领着刘亚丽一路看一路聊。
“染的时候,浸泡的时间、原料的配比,一定要专门记下来,不能凭感觉,这样的话咱们以后规模化生产出来的货,颜色才会统一。”临走的时候,刘亚丽再次叮嘱杨美。
杨美所掌握的织金蜡染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使用的腊刀较小而被誉为“指尖上的芭蕾”。目前,织金县从事蜡染的绣娘约有4万人,但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刘亚丽擅长非遗的创新表达,拥有海外的时装设计资源。为了推动与刘亚丽进行合作,今年刚过完春节,织金县就组织了杨美、杨晓珍、蔡群和王艳等四位蜡染和刺绣传承人,到刘亚丽位于贵阳的工作室进行交流。
“以前我们的产品颜色偏艳,但是我看刘会长她的产品颜色搭配很优雅,看上去很高档,面料、裁剪、款式,配色都跟我们都有区别,我在刘会长那里一共试了3套衣服,我都超级喜欢。”苗族蜡染省级传承人蔡群说。
而这一次,蔡群也专门邀请刘亚丽去到她的工作室,并在刘亚丽带来的样品中,蔡群一口气挑选了5款来进行试做。
“现在我们跟刘会长合作的主要方式就是,把我们织金的传统的技艺,跟会长的现代设计结合起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比如颜色方面的一些新要求就比较难,但是我一定要把它做好。”蔡群说。
一天的考察中,每到一个点刘亚丽都拿出手机兴奋地拍照,和每一位绣娘交流都问得细致入微,原本下午结束的行程也推迟到了晚上。
“这个就是我们织金特色的绣片,有100多年了,是我妈妈传下来的。”苗绣省级传承人杨晓珍向刘亚丽介绍说。
“这些东西都很珍贵,我们的设计师看了后,一定会有灵感的。”刘亚丽说。
杨晓珍的家里同时还收藏了许多古老的刺绣蜡染作品,这让刘亚丽“流连忘返”。
“这是马尾绣、这是锡绣.....”刘亚丽边拍照边说。
“咦,会长你懂得还挺多嘛!”杨晓珍笑和刘亚丽相视一笑。
“我们许多宝贝,真的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希望通过这次的政府+企业+合作社+绣娘,深挖民族文化内涵,一是带动绣娘增收致富,第二是拉动我们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三个是把我们的文化好好传承下去。”陪同刘亚丽考察的织金县县长徐开焱说。
“是的,织金的生态环境很好,我说的生态环境是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也是人文生态环境。文化这个行业是可以做几百上千年的,希望通过文化的挖掘,让民族的、非遗的产品时尚化,走进国际市场、走到中国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市场去。”刘亚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