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茅台集团与贵州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飘香的历程(1949-2019)——茅台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展览,9月8日正式开展。本次展览中,187件茅台相关文献资料、文物藏品,真实记录了70年来茅台变迁的历史图景和成长轨迹。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感受茅台70年飘香历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亦现身人群中,认真观展。
展上可见茅台前身三家烧坊的生产场景历史还原,一个蒸气氤氲的大酒甑再现了茅台酒的酒糟香气。此外,茅台酒酿造的两大原料——红缨子高粱和小麦原样移到了现场。
当莫言走到红缨子高粱陈列处,不由让嘉宾想起了莫言代表作《红高粱》,莫言也和嘉宾聊起高密红高粱与红缨子高粱的区别。
茅台70年来的大事记引得观众驻足观看,1953年,贵州茅台酒注册了“金轮牌“商标;2001年,茅台酒传统工艺列入国家级首批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又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直至2018年贵州茅台营收突破700亿,市值破万亿,刷新中国酒业历史新高,这些历史的节点折射出茅台酒发展的辉煌历程。
其中,一些已经作为文物的重要展品也在展览中展出,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接待用酒,以及在1961年周恩来总理赠送给日本前乒乓球国手松崎君代的茅台酒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现场还有非洲莫桑比克茅台援建小学的学生们送给茅台的精美手工作品——一只色彩斑斓的鸟巢。
据悉,该展览每天上午9时至17时开展,公众可免费参观,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
延伸阅读:茅台文物酒的故事
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华接待用酒
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宴席上,茅台酒再次大放异彩。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住白宫后 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通过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打破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信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周恩来总理便为他举行了一次隆重的欢迎宴会。宴会上,周恩来总理为尼克松介绍了茅台酒的风味与趣事,还为尼克松点燃了杯盏中的醇酒,顷刻茅台酒就燃起一股蓝色的火苗,惹得在场宾客连连叫好。
图中为七二年尼克松访华茅台酒,保存至今已有45个年头,据记载,在尼克松访华宴会上的茅台酒已经酿造了30年以上,茅台酒瓶外被一层包装纸包裹着,纸上依稀可见“尼克松访华用酒”,并有红字印章“老茅酒”,包装纸上有酒印。
周恩来总理赠送给松崎君代的珍贵礼物
1961年,已获得多项世界冠军的日本乒乓球国手松崎君代是当年在中国举行的乒乓球国际大赛夺冠热门人选,但最终冠军被中国选手丘钟惠获得。在当年4月20日进行的晚宴上,周恩来总理与她亲切交谈。当松崎君代回答父亲每天都喝酒时,周恩来总理立即表示要送给她中国最好的酒——茅台酒。
50年间,该酒作为一段中日友好历史的见证物,一直被松崎女士精心收藏。2011年,松崎君代将这瓶珍贵茅台酒捐献给了茅台酒厂。这是中日友好“民间使者”的义举,为中日友好再添了精彩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