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绿水青山的交响丨“活用”湿地 点绿成金

动静原创
1755048307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在这一前瞻性的思想引领下,各地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阔步前行。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贵州、浙江、福建、江西、海南五省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特别策划《绿水青山的交响》,听天蓝地绿水清背后的生态故事,看美丽中国新画卷。
动静原创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抓住全省首批开展湿地资源运营试点县机遇,通过湿地运行机制,高质量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探索湿地生态治理新模式,闯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盛夏时节,走进抚州市南丰县琴城镇水南村的百年桔园,池塘如镜、鸟语花香,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呈现眼前。很难想象,这里此前还是池水发臭、桔园荒废的景象。这里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得益于南丰县对湿地的改造修复。“原来这里池塘死水一片,臭烘烘的没人过来,现在变成湿地后,引入了活水,有花、有鸟、有鱼,我们每天来这里晨练、散步,空气又好,环境优美,是我们休闲的好地方。” 村民季强有感而发。

南丰县湿地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拥有2个国家湿地公园、3 个省级湿地公园,湿地面积 5774.3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1%。2021年8月,被列入江西省首批湿地资源运营机制改革试点县后,南丰县同年成立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建立涵盖收储、修复、评估、交易全链条的运营体系。

面对初期资金难题,当地创新推出湿地生态权益保障制度,以权益证抵押贷款破解资金瓶颈。南丰县湿地资源运营中心主任朱明胜介绍:“通过与南丰建行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发放了全国首笔湿地收储及修复项目贷款6000万元,用于湿地收储及修复。利用这笔资金,我们对百年桔园里的部分老树进行嫁接,同时开挖土方引进水源,种植睡莲、芦苇等二十多种植物,建造了集农业保护、果林湿地展示、自然科普、湿地保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农业保护示范点。”

为让修复好的湿地变现,南丰县组织权威专家核算定价,形成湿地占补平衡指标,在全省湿地资源运营信息化管理平台挂牌出售。南丰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曾淑艳说:“改变目前笼统的‘占一补一’机制,我们邀请中国林科院根据生物多样性价值等多个指标对湿地进行等级分类,以质定价,让优质的湿地卖出更好的价格。同时我们要对指标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对生态产业发展进行跟踪,做到湿地资源管得住还要管得好。”

2024 年,南丰县通过创新建立的湿地资源收储、修复、评估、交易和科普宣传一体化运营机制,完成 239 亩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交易金额2290 万元。目前南丰正充分发挥湿地的经济产出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全力打造“湿地+南丰蜜橘”“湿地+甲鱼”“湿地+文旅”“湿地+经济作物”等运营模式,最大限度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在南丰县太和镇龟鳖科创园,一片原本杂乱的甲鱼塘如今已变成了动植物丰富多样的人工湿地。这里不仅成为了南丰“湿地+甲鱼”生态养殖示范区,还通过湿地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搭建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湿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甲鱼养殖大户曾涛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养出来的甲鱼价格更高,一斤能高几十块钱。”

随着村里甲鱼产业的发展,以前外出务工的不少村民也回村到养殖基地上班。太和镇丹阳村村民方肇政就是其中之一。“水更清了,空气、风景也更好了,还有事做,收入提高了一千多块钱。”

(江西台 李俊  南丰县融媒体中心 曾丹)

美编

唐云云

编辑

郭秋含

责编

王庆江

编排

汤成伟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