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农历春节,黔东南州的肇兴侗寨都要举行“行寨客”。在“行寨客”中,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身着侗族盛装、喝上一碗香味浓郁的油茶,这项千百年沿袭下来的必不可少的习俗,是侗族同胞增进情谊的交流方式,也是侗家儿女欢庆新年、传递祝福的表达形式。
冬日的肇兴侗寨,因为临近年关少了些游客的喧嚣,却多了一份村寨的静谧。吃过早饭,陆引秀拿着早已准备好的布,敲开了寨子里手艺最好的裁缝陆玉英的家门,准备给自己做一套侗族盛装。
“帮我做一套盛装,里面一件,外面一件,一整套的。”“好的,你拿来的布我现在帮你量好、剪好。三天就两件给你做完。”
侗族盛装,是侗族人民的传统服饰,也是侗族人民对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迎宾待客,男女老少都会穿上漂亮的侗族盛装。陆玉英说,一进入腊月,寨子里家家户户都会拿出积攒了一年的布,开始制作新衣迎接新年。而这时,也是自己最忙的时候。每天早晨五点左右就要起床做,一直做到晚上十二点。“每年初八我们都要穿盛装踩歌堂,行寨客。这几天来做衣服的特别多,现在还有几十件在这里,活都做不完,越到过年的时候越忙。”
侗族盛装以黑色、紫色为主,袖子和衣服底部配有手工绣制的花纹。在侗寨,人们以女为贵,从女孩出生的那一天起,家人就要为其制作出嫁时穿的盛装,从绣片、织布、染布到裁剪、缝制,一套盛装要费时几年才能完成。春夏秋冬,至少五套,千百年来,不曾中断。
在陆引秀的记忆里,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要不坐在织布机前织布,要不在染缸前染布的情景。一年的辛苦,母亲就是为了让全家人在过年的时候,都能穿上一套崭新的侗族盛装。“全家能参加新年活动的人,每人至少一套。我们穿盛装都很珍惜,因为妈妈很辛苦。”
和普通的侗族服装不同,盛装用的布必须是用织布机一线一线纺织出来的,因此,每一个侗家女孩的陪嫁里都少不了织布机。织好的白布经过正常的烫、染、晒等工序外,还需要反复的捶打才能更容易上色。陆引秀说,经过捶打的布称为“亮布”,而只有拿“亮布”做的衣服才能称为盛装,自然工序也极为繁琐和复杂。
“织好的白布拿板蓝根做颜料先染成蓝色,浅蓝、深蓝,不断的染,等到颜色足够深的时候,加牛皮膏和鸡蛋清,不断的捶打,再煮再捶打,经过几道以后才可以做出“亮布”。
拿“亮布”做好了新装,就等着正月里寨子里最重大的一项活动——行寨客,客寨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倾寨出动到主寨做客。陆引秀认为,像行寨客等传统民俗活动,为侗族盛装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也是让侗家文化不断传承、发扬的载体,更是增强乡情的纽带。
“去寨客,唱侗族大歌都要盛装。不穿的话,唱歌唱得再好都没有意义。穿出去我们就一起比谁家做得好看,谁的布料做得红亮。”
侗族盛装是不能洗的,穿完后放到阳光下晾晒,然后收到柜子里。所以,每一个侗族人都对盛装格外珍惜。从小穿着侗族盛装长大的陆引秀,对它有着特别的感情。因为旅游开发,肇兴侗寨建了一座侗族扎染体验馆,陆引秀在馆里指导来自各地的游客体验染布的过程。她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侗族盛装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了解。
“和苗族服饰艳丽不同,我们的衣服很复古,颜色不艳,花也很少。但这就是我们侗族的特色,祖祖辈辈,一代传一代。觉得很漂亮。”
家人团聚,村民们“行寨客”时,都离不开一种春节特色食品——油茶。
趁着午休,侗族姑娘杨正莲喊来朋友到家里帮忙煮油茶。拿起柴火点燃,在火塘上开始架火烧锅。锅烧热以后,倒入茶油,放入晒干后的糯米,噼噼啪啪的声响在屋子中蔓延。
“油是我们侗家的茶籽油,米是糯米蒸好后晒干,放到锅里炸;然后要煮侗家特色的茶叶,之后拿茶水来泡炸好的糯米。很香。”
侗家油茶是侗族不可或缺的日常食品,也是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进入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做油茶,炒好的糯米用袋子密封装好,采摘的茶叶早已晾干,等到除夕夜的时候,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喝油茶。杨正莲说,这时候,油茶是亲情。
侗族人认为,喝油茶可以强身健体、开胃生津,还能预防感冒。而对于那些常年在外工作的侗族人来说,能在过年的时候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就是乡情。杨正莲的父亲在外务工,每年的大年初一早晨,杨正莲都会早早起床,给归家的父亲煮一碗油茶,让在外奔波的父亲缓解疲劳,更是女儿对父亲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是我们传统的民俗,大年初一我们起得很早开始准备,在外面的父亲一到家就先喝一碗油茶,希望父亲来年平平安安,身体健康。”
制作好的油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花生、葱花等酌料。每到新年时节,在肇兴还能听到“油茶一吃吃到底,不吃到底不讲礼”的说法。杨正莲解释道:“一般第一碗第二碗我们就放一点点,第一碗肯定要喝完;第三碗就看客人的喜好,可以加糯米饭之类的。喝完是对主人的一种尊重,也蕴藏着侗族人民的礼仪文化。”
今年春节,作为寨子里表演队的成员,杨正莲要和其他侗族姑娘们一起“行寨客”庆祝新年。杨正莲说,侗族油茶不仅仅是侗家传统饮食,它和侗族大歌一样也是侗家文化的象征,她希望侗族油茶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让远在他乡的侗族人能够慢慢品味“家”的味道。
“我们的传统都是用大锅、烧柴,慢慢的煮,慢慢的咂,体现一种慢的文化。希望它可以传承下去,在外面奔波的侗族人通过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找到一种家里的感觉,一种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