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瓜果蔬菜丰收的季节,在位于长顺县长寨街道所把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棚里,一排排近2米高的西红柿藤上硕果累累,一排排绿油油还未变色的彩椒绿得发亮,果实饱满圆润,上了色的西红柿和未变色的彩椒交织在一起,颜色十分诱人。一旁,村民们除草、打枝,不停地穿梭在大棚间。
“我们基地的彩椒和西红柿长势目前有50天了,种植是非常成功的,从开花结果到现在都很漂亮,现在看来,目前的产量也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贵州旺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在卫介绍说,所把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棚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都在扩建当中,每天用工多的话20个人,少的时候也有10几个人,满足当地群众务工增收致富。
据悉,该基地于今年6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共流转了500亩土地,第一期使用了60亩种植了红黄彩椒、螺丝椒、西红柿等产品。同时,基地由合作社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不断加强科学管理,西红柿和彩椒产量都达到了每亩15000斤左右。
种植基地的建设,不但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调整了所把村农业产业结构,更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增收。村民不但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田800元/亩的流转费,还可以到基地里务工,获得双份收入。
46岁的陈水英是长寨街道所把村定然组村民,从基地投入使用后便一直在里面务工。她在基地工作一天至少有80块钱,家里还流转了1亩多田到合作社,她说,现在的收入比之前种地强多啦,以后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我两个娃娃都长大,出去打工了,就只有我和老伴在家,不得哪样活路做,老板来租我们地去,他们来建大棚我们就来里面和他们干活,工资一个月2000多,也是可以,像我们这般年纪得这么多很高兴啦。”陈水英在基地里,一边除草一边说道。
现在正进入辣椒和西红柿的管护时期,每天还可解决15至30人的务工就业。待这批蔬菜进入丰收期时,将大量需要务工群众,后期将会进行多品共生,切实保障大棚有菜种、工人有事做,让基地和农户都能持续增收。
记者 陈丽
编辑 班晓静
编审 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