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记得那天上午,采访部的群里发出了“所有人员,尤其是在贵阳的人员立即向制片人报到,做好随时投入工作准备”的紧急通知。和平常一样,大家第一时间回复了2个字:“收到”!
这也是我回到值班岗位上的第一天,上午九点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战时”状态。
若有战 召必应
第一站,我和同事王玉刚来到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往日拥挤的医院如今冷清了许多。但是看到医护人员有条不紊的工作场景,瞬间让我焦躁了几天的心平静了下来。
这个春节,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一线、行政、后勤都坚守在岗位上,全员上班,全天开诊。就在这几天,贵州中医药大学及其两所附院,近2000名医护工作者自愿加入医疗应急小分队,自发签订请战书,申请去到抗疫一线各个岗位上。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这些自愿请战的人员中,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院心内科护士邸铁涛,是一位正在哺乳期的母亲。
我问她:“你不怕吗?”
邸铁涛回答说:“真的是没有想太多,从加入医护行业的那一刻开始就宣誓,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是我们的职责,是我们的工作。必须要报名。”
我想,这是一个普通护士的选择,也是无数医护工作者的选择。
当天晚上。贵州援助湖北抗疫医疗队出发,我们得以去机场送行。
现场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出征仪式,135位医护人员都戴着口罩,队列中,我看到的都是坚毅的眼神。
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六盘水市水矿总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宇磊开始神态都很正常,当说起家人时她有点哽咽起来,“此次出征,和爱人和孩子说了,但是母亲年纪大了没敢告诉她。”她说,“但是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所以义无反顾。家里面人也让我安心,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就像那年的非典一样,我相信我们大家万众一心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走出机场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2点,贵阳下起了大雪。我们知道,这场硬仗才刚刚打响,但是无论是前方还是身后,有无数人在为疫情忙碌着,有无数的人在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贵州这些医护人员去到湖北鄂州抗疫前线,都很忙碌,忙着培训、忙着诊疗,只有到了深夜,才能抽出点时间接受我们采访。
罗天荣,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师,一位90后姑娘。今年25岁的她,一头及腰的长发留了7年,这次为了去到抗疫一线去上临床,为了更便于做好个人防护,她主动剪了一个短发。
“太奇怪了,总觉得后面还有头发,一摸却没了。”面对镜头,罗天荣很腼腆,一直在拨弄自己新剪的短发。“我不知道跟你说什么,我其实没什么故事。”
我问她剪头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她说忍着没哭,剪下来的头发一直拽在手里。“不过我妈说剪短了,还是挺精神的!她好久没见我了,本来春节是要回家看她的,都和同事调好班了,疫情来了就没办法。他们也理解,让我照顾好自己。”
第二天,罗天荣就要进入临床一线,她说她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因为我不是一个人,我有最可靠的战友。我相信我的所有队员们他们都做好了准备。我们有信心能够平安地完成这次任务。”
傅小云,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一科主任医师,他主动承担起了最危险的ICU重症病人插管任务。他说,最艰苦最危险的工作,共产党员应该冲在前面。“而且我有技术、有经验,一个临床大夫不能打无准备的仗,对吧?我们所有的重症医生、重症护士全部都做了严格的培训。所以技术上有信心,防护上做得好,那就能保证临床安全。我相信通过我们这种积极的努力,一定能够打赢这种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 ”
(图)傅小云在鄂州市中心医院为病人诊疗
万物冬藏待春来
面对疫情的发展,原来不重视的父母,也开始戴上了口罩,家里几个群每天也开始分享起各种防疫知识。初八那天,父亲的生日,原定的生日家庭聚会也取消了。
这几天照常步行上下班,路过平日里最是热闹的甲秀楼、人民广场,现在显得有些冷清,空旷的街道、寥寥几个戴着口罩的行人。不过,我知道,冷清只是暂时的,这个春天,比以往更温暖,这场我们每个人的战斗,胜利也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