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丰收忙,劳务协作硕果丰。
近日,剑河县先后组织2批52名劳务带头人赴杭州对劳务输出的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此次考察主要学习和了解新屹服饰、中策橡胶、千芝雅卫生用品、大华科技、农夫山泉、千岛湖啤酒等企业的就业创业环境和企业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福利待遇及劳动保障等。
每到一处,大家都认真仔细地参观了解企业的用工、薪资、食宿等情况。
劳务带头人在淳安县农夫山泉企业合影(杨家孟 摄)
在浙江淳安县石林农夫山泉基地,只见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来自剑河县的叉车工刘军正在叉车上熟练的作业。
工作时间长不长?工资待遇好不好?吃住条件怎么样?
看着家乡人在异乡有了稳定的工作,安顿了下来,大伙都围着刘军不住地询问。
“我们的工资是直线上升,从以前的三千多四千块钱已经涨到了六、七千块钱,比原来好了很多。”刘军说,年初,受疫情影响,打工无门的他通过政府搭台,坐上了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就业直通车’。来到淳安,通过叉车培训,掌握了技能,如今得到这份满意的工作。
“我们搭这个桥,让他们更简便、更方便,通过我们这里就可以直接到达工厂,很方便、很简便。”负责此次对接劳务输出工作的浙江新联外包服务有限公司职员叶辉说。精准开展劳动力全员培训,不仅改善就业结构,还提升劳动力就业质量。
稳定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劳务协作是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在淳安县农夫山泉厂考察 (杨家孟 摄)
2018年以来,借助东西部劳务协作的东风,黔东南州和杭州,剑河和淳安等地就业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劳务就业优惠政策,帮助剑河籍务工人员直接到达杭州企业上岗,为稳定就业提供了极大保障。
剑河县在抓实劳务就业过程中,通过“劳务带头人+劳务派遣公司”,大数据系统运用等方式,在用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搭建起精准就业平台,提升就业宣介和劳务输出效果,确保有劳动力的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全覆盖。
“农民工根据大数据寻求,根据自己的要求和需求来选择企业,企业也通过大数据平台调取求职人员的基本信息,了解他们的情况,让他们实现精准就业。”剑河县就业局局长万金光说到。为给劳务输出做足保障,在剑河县人社部门的大力引导下,今年,剑河县引进了两家劳务派遣企业,通过两家企业有组织的输出,打通了往东和南下两条劳务输出的主导线,“劳务带头人+劳务派遣公司”的模式,也让剑河县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选择更加便捷和稳定。
在千岛湖啤酒厂合影(杨家孟 摄)
“通过这种劳务输出模式,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二来又能够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提升就业质量。”说起两地的就业合作,浙江新联外包服务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部长童向春很有信心。
为确保精准输出,两地就业部门在选择企业、匹配岗位上下足“绣花”功夫。今年,两地精选了150多家优质企业,面向剑河籍务工人员开通绿色通道。
负责此次带队的剑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保富表示:就业是保障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有力保障,今年,剑河县不断加大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等工作的力度,此次组织剑河县劳务带头人到杭州的相关的企业来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企业的规范性管理,通过他们的宣传动员,让更多的剑河县的外出劳动力都能够到浙江稳定就业,形成“要打工到杭州”的劳务输出氛围。
考察中,各劳务带头人深刻体会到杭州务工条件的优越性,认为相对于其它地区分散式的务工而言,杭州的规模化企业务工条件更好,管理方式更先进,劳动者权益保障更到位。纷纷表示要把考察的所见所闻和到杭州务工的优惠政策向群众传达,把更多、更好的企业和岗位送到群众手里,让群众安心、放心地到杭州来就业。
剑河县劳务带头人在中策橡胶厂考察(杨家孟 摄)
扶贫先扶智。两地聚焦劳务协作,在输转就业上下功夫,让贫困户在浙江“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
淳安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钱伟荣说:“我们就是要把剑河这些村级干部,培养成成劳务协作的带头人,把我们一些好的岗位,通过他们口口相传带到他们家乡,让更多的剑河人来我们淳安务工,能够在短期内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稳定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强淳安、剑河两地在就业扶贫领域的深入合作,剑河县以拓宽转移就业渠道,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为切入点,瞄准劳务经纪人能宣传、能组织、能带动的优势,强化措施培养劳务经纪人,既有效解决了劳务输出精力不集中、政策宣传断层、就业服务不到底等问题,又真正实现了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剑河通过线上匹配,线下推荐的方式,为全县外出务工劳动力进行了精准推荐岗位。目前,通过就业部门的宣传,剑河县已经有三万多人外出务工就业。兑现了四千多名外出务工人员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430余万元。同时通过包车输送的方式,为1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工输送到岗就业。到目前,我们县贫困劳动力家庭已经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通讯员 杨家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