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玉屏:“牛经纪”带活牛经济

动静原创
1597617780
积分商场

农村经纪人队伍是产销对接过程中重要因素。在铜仁市玉屏县的朱家场牲畜交易市场,每逢农历赶场,来自湖南、重庆、四川等周边地区的客商都会赶到这里进行交易。在这个交易市场,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牛经纪”,他们是专为买牛和卖牛人牵线搭桥的中间人,为交易双方撮合成交、协调价格,带动了市场交易量,也促进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

凌晨四点的朱家场牲畜交易市场,不少拉牛的货车在排队消毒。虽然牛市要早上八点才开市,但为了相中一头物美价廉的好牛,许多客商前半夜就赶来了。

记者:“几点钟过来的? ”

湖南客商陈喜贵:“我们三点半钟来的。”

记者:“来这么早啊?”

湖南客商陈喜贵:“我们到这里慢慢地选,这里牛质量比较好,价格也比较合理。”

黔东南客商:“怕来晚了买牛的人多了买不到好牛了。”

来这里交易的卖家,大多是农村的个体养殖户。运到这里的牛,必须得有动物防疫证。市场上,交易双方议价、僵持不下,是常有的事。遇到这种情况,“牛经纪”就出马了。

牛经纪:“加一百你卖不卖?”

养殖户:“加一百不卖。”

客商:“不卖就算了。”

牛经纪:“就加一百元,大家都发财,卖了一本万利。”

养殖户:“卖了,拿去发财。”

客商:“好,成交!”

懂牛、又懂生意,“牛经纪”奚向阳在这里干了40多年,常年和牛“打交道”,摸摸牛屁股、看看牛舌头、掂掂牛皮子,就能基本判断牛的重量和价格。凭着多年的经验和信誉,三言两语就能把生意达成。

记者:“你觉得这个价格怎么样呢?”

养殖户杨云:“现在到这个时候出到这个价格该卖就卖了,也不算亏。”

每成交一头牛,买卖双方会各给“牛经纪”10块钱作为报酬。一早上功夫,奚向阳就成交了16单生意。钱虽不多,但能让牛卖个好价钱,收购商也称心,他觉得挺满足。

记者:“刚刚我看您一说那个价格他们就成交了?” 

牛经纪奚向阳:“是的,这个价钱合理,买的划算卖的也划算,两边都不会吃亏。两边要相劝,要做工作,很多人来找我买牛,我们公平交易,要评价合理。卖牛的有效益,买牛的也有效益,双方都有好处。”

在朱家场牲畜交易市场,像奚向阳这样的专职“牛经纪”有44人,兼职的有26人。除了帮买卖双方促成交易,一些“牛经纪”自己也会做牛生意。刘沅忠就是其中一位。

牛经纪刘沅忠告诉记者:“开市我就帮客商评牛,价格合适我自己也要买来养一部分,喂一段时间一个月两个月赚一两千块钱差价,比单纯的评牛多了一份收入。”

做了30年的“牛经纪”,现在刘沅忠不仅有自己的牛场,还积累了外地客商资源,掌握市场行情的他也帮助养牛户购进或卖出。

内联农户,外接市场,有了“牛经纪”的“牵线搭桥”,牛市一天要交易500多头牛,交易率达90%以上。正是这样一群“牛经纪”活跃在牛市这个老行当,成为玉屏牛市至今红火的重要原因。

玉屏县畜牧渔业发展中心主任奚万军说:“‘牛经纪人’一方面非常了解我们当地散户的养牛情况,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客商资源,这样就把买卖双方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使我们的散养户不愁销路,进一步带动散养户增收。针对这些传统的职业经纪人,我们一方面是积极引导他们的市场行为,严格实行公平公正的交易;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培育新型职业经纪人,执行线上线下全面销售,提高我们的市场交易成功率,活跃我们的市场。”

“牛经纪”是个老行当,他们活跃在农户和客商之间,解决的是个体养殖户“卖”的问题,起着活络市场经济“毛细血管”的作用。有了“牛经纪”牵线搭桥,散户卖牛难的问题解决了,才能有信心继续扩大养殖。随着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牛经纪”也需要随之升级,成为产销对接的更广“桥梁”。

编辑

谭笑

责编

刘志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