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天,凉风习习的快餐店,有人枕着背包呼呼大睡,有人围坐一桌甩着扑克,快餐店成了大爷大妈的“免费避暑山庄”。近日,网友拍下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一家快餐店内多位老人占座引发热议。
据红星新闻的报道,老人们吃完早饭就来,聊天、打牌、睡觉,却很少消费。店员说:确实影响了其他客人用餐,但也只能尽量沟通,不能“硬赶”。该店铺所在的柳园街道办事处表示,老人去乘凉属于自发行为,店铺自主经营,目前主要靠店员劝说。
一方面,在高温天气下,老人有避暑需求。另一方面,店铺是经营场所,没有责任承担相关义务。允许是情分,不允许是本分。餐厅“尽量沟通,不影响客人就餐”的说法,对老人保持了一定的善意和宽容度。
但“理解”不代表“理所当然”,店员那句“尽量沟通”的背后,多少有些左右为难:赶人吧,怕被说“不敬老”;不赶吧,客人来了没座位,生意怎么做?其实,柳园街道办“店铺自主经营不便介入”的回应,更像是把难题丢给了商家,暴露基层治理的机械思维,更是公共服务的缺位。
其实还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比如:从短期看,社区的活动室多开两小时,药店、银行等社会力量在非高峰时段开放空间。长期来看,在公园凉亭加装遮阳棚,将纳凉点纳入城市规划等举措。毕竟,真正的文明从不是“你忍我让”的无奈,而是“各得其所”的周全。就像网友说的:“体谅老人的同时,也该体谅发愁的店员,和正常就餐的客人。” 当公共服务能接住老人的消暑需求,谁还愿意赖在别人的生意场里呢?
封面图为AI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