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思享空间·人物志|汪曾祺:他把一点清高化为笔下萧疏淡雅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之声
1658921640

 

语感极好的文字杂家

文学是接力棒式的传承,我们总能在今天的作品中看到前人的影子,汪曾祺是一位阅读量非常广博且杂食的作家,其中对他影响较大的前辈,首先人们会想到的是沈从文,他是汪曾祺在西南联大遇到的老师,二人的师徒情谊在现当代文学史也是一段佳话。

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一文中,汪曾祺详细地谈论了沈从文的写作习惯、写作风格,文中写道:“沈先生讲创作,不大爱说‘结构’,他说是‘组织’。我也比较喜欢‘组织’这个词。‘结构’过于理智,‘组织’更带感情,较多作者的主观。他曾把一篇小说一条一条地裁开,用不同方法组织,看看哪一种形式更为合适。”

有一回,汪曾祺写了篇小说,自以为对话写得非常漂亮,沈从文却对他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沈从文认为:“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这样才真实”。日后谈到写作时,汪曾祺也说,“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这与沈从文说“要贴到人物来写”其实一脉相承。

在现代白话文作品里,除了沈从文,鲁迅、老舍、闻一多也是对汪曾祺较有影响的作家,而在此之外,汪曾祺受民间文学和古代文学的影响更为深远。他阅读了大量民间生活杂记,主要与花鸟虫鱼、节日风俗、饮宴游乐有关。再者是古代史书、诗词和小说。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他上过通识课《大一国文》,也选了闻一多的唐诗、楚辞课、朱自清的宋词、唐兰的“词选”等,使自己积淀了深厚的古代文学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汪曾祺早年还是一个现代派,他那时候爱写小说,净写一些让人看不懂的文字,美其名曰现代主义。据他说,这是受西方现代派作品影响的结果,在当时,卡夫卡、福克纳、乔伊斯、普鲁斯特都是影响一代中国文学青年的作家,但是汪曾祺这条现代主义之路并不长久,在西南联大求学后,他转而追求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让大众看得懂,又能保留文学性。

他笔下的味道像一座城

汪曾祺的作品很杂,但语言风格是很有辨识度的,很脆,干净,富有音乐感。他文字的味道其实跟一座城市很像,那就是昆明。汪曾祺的青春期是在昆明度过的,从十九岁到二十六岁,在昆明,他求学、恋爱、谋生,走遍昆明的大街小巷,领略过西南联大的神采,联大诸君把他的胃口养刁了,使他更追求文字上的趣味,不要规矩,而是要讲究好玩、有趣、说人话。

他主张有烟火味的文字,为此他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泡茶馆、木香花、汽锅鸡,如果我们仔细欣赏汪曾祺的文字,会发现他不喜宏篇大论,不做裹脚布句子,反而喜欢谈谈饮食风物,使文字活色生香。他写风物,不滥情;写人事,不油滑。如同风行水上,点到为止。

例如他写昆明,重点写的着重描绘的不是昆明的历史大事,而是白猫、软垫、汽锅鸡、过桥米线、菌子、泡梨、葛根、焖鸡,汇总起来,就是一幅昆明的美食地图。你会看到不同米线的口感差异,也能也柔软夜色中游荡文林街、龙翔街、大观楼、翠湖、茶馆等。汪曾祺在1996年给《昆明猫》画作写的款识,就可见他的趣味。款识写道:“昆明猫不吃鱼,只吃猪肝。曾在一家见一小白猫蜷卧墨绿色软垫上,娇小可爱。女主人身体颀长,斜卧睡榻上,甚美。今犹不忘,距今四十三年矣。”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汪曾祺的行文,那就是“从容”。汪曾祺很注重文字的干净,字里行间,流淌着从容不迫的气度。他说在北京的画家中,王梦白最为萧疏淡雅,结构重留白,用笔如流水行云。其实汪曾祺的文字也有这个特点。他有自己的清高,但不伤人,他追求语言的美感,但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他是传播知识却不使人感到卖弄的人,他的谈吐总像信手捏来,随口拉家常,见多识广,说的也就自有阅历的沉淀,不是那种半桶水的卖弄,不会给人一种知识炫耀的压迫感和傲慢感。

美食之外,汪曾祺对自然的描写也很温柔、细腻。在《钓》中,是“晓春,静静的日午”;在《翠子》中,是蜷藏在墙角的青苔深处的夜;在《悒郁》中,是“秋天生长在淡淡的稻花香里”。汪曾祺有一支擅于调动感官的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融于他诗化的文字,他写的散文和小说,底色是诗,像一位游走山野的明清士大夫,碰巧闯进了白话文的世界。他自有传统士人的一面。无论是他引用的诗文,还是他对文气、格律、字句的咂摸,乃至他的“工整”,都流露出他老派文人的一面。

江左文人的气质、审慎沉静的格调

值得一提的是,汪曾祺很早就开始写作,但在四十年代,他的名气并不高,反而是改革开放后,汪曾祺迎来作品的井喷期。1979年到1981年,他的小说《骑兵列传》《受戒》《异秉》等先后发表,不仅引起严肃文学圈子的热议,也在民间掀起了汪曾祺热,这股热潮开端于八十年代,一直持续到现在。

如评论者孔雪在《汪曾祺:“被遮蔽的大师”为何回温?》一文中所说:“1997年去世时,他并不算出名。但自其去世后,每年都有几部作品出版,销量出乎意料的好。他是个去世后出版作品量远超生前的作家,读者群体涵盖老中青三代。”

汪曾祺所处的文学脉络,他的作品不但深受沈从文的影响,而且与叶绍钧、废名、何其芳、卞之琳等人都有着微妙的牵连。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沈从文是湖南凤凰人,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而废名、何其芳、卞之琳也皆为南人,其中尤以两湖和江浙为重。在中国古代,这是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南方文化流散之地。汪曾祺爱谈吃,也喜欢品评花花草草,就得益于江浙之地的整体氛围。如果我们翻阅明代人的笔记或散文,最爱谈吃的,最留心花花草草的,也是家境殷实的江浙士大夫。

汪曾祺的故乡高邮也是一个养人味蕾的地方。高邮是江左重镇,地处江淮,素有鱼米之乡的名号。按资料,京杭大运河高邮段以东16个镇以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高邮湖以西4个乡镇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其中菱塘回族乡、天山镇分别兼种湖桑、茶叶。而高邮成网的河渠、成片的荡滩里,轻易可见高邮鸭、扬州鹅的身影。银、鲤、青、草、白、鳝鱼和蟹、虾等也游弋于此。汪曾祺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耳濡目染,自然乐于谈吃。

汪曾祺曾书写过高邮,他在《我的家乡》中道:“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到运河堤上去玩 。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而他的一些小说、散文,描写的环境亦有家乡的影子。高邮不但影响了汪曾祺的“吃食”,也让他浸染了江左士人的气质,汪曾祺讲究一种“审慎沉静”的格调,多年的学养与对世俗的接触让他对人情世故甚至社会变化有所把握,这让汪曾祺更懂得如何保全自身,也更明白“体面”之道。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确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汪曾祺 《人间草木》

文本参考:人民文学出版社 《汪曾祺的散文是怎样炼就的?》作者:宗城

编辑

胡刃 兰杰欣

责编

黄雷

编审

何果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