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Hi贵州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成立非遗研究基地,新设非遗保护专业

动静原创卫视中心网络视频产品部
1654941540

为贯彻实施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战略,更好地促进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助力贵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作用,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特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610日上午,在国家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基地揭牌仪式在该校隆重举行。

据了解,贵阳人文科技学院长期以来依托相关研究平台探索非遗保护与发展,聚焦非遗保护、非遗与旅游、非遗与乡村振兴等领域研究,产出了一定成果,形成实力雄厚的学术创新团队。学校积极探索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经验,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开设了苗绣、剪纸、蜡染、水书等独具特色的非遗研修培训课程。

揭牌仪式现场

学校的非遗研究基地将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创建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校际共享、校地协同新机制新模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为导向,为非遗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创、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非遗创新创业等提供理论研究、实践支持以及政策建议等,努力建设成为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特色智库机构。

会议现场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顾久教授,贵州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徐静,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吴大华,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学科首席教授包智明;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史静一,省民宗委文宣处处长曾玲,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项目部主任李岚等指导单位领导;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彬,基地相关合作单位领导,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党政领导、基地团队成员等40余人出席了揭牌仪式。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顾久教授

校长吴晓萍教授指出,近年来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少数民族非遗传承创新研究团队”,并与贵州民族大学共建两个重要基地,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申报、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等,定期开展非遗培训,产生较大影响。她还指出,非遗研究基地在组织架构上,拟设立顾问团、学术委员会等部门,基地初步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智库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转化平台”等,主要任务是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的基础工作、研究工作、发展创新工作及培训工作。

校长吴晓萍教授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非遗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江学者、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周晓虹说,本人近年来一直与贵阳人文科技学院保持亲密合作,学校成立非遗研究基地,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创举,自己愿意投身其间,与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用实际行动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群众的优秀学术成果。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周晓虹

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入选者徐静研究员充分肯定了非遗研究基地成立的意义。她认为,非遗研究基地的揭牌,将使学校在特色办学的路径上得到深化,是特色化发展的行动高地;学校非遗研究基地通过在前期不断探索基础上,发展到成立和挂牌,就是一种将办学价值进行落地和具象的彰显。

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徐静

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吴大华研究员认为,非遗研究基地的成立有一定基础。非遗研究基地有优秀的团队成员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知名度,且取得丰硕成果。他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蓝皮书,要长期坚持开办下去;二是非遗研究基地要充分凸显其特色性、鲜明性,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三是学校要努力营造浓郁的非遗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共同参与进来。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吴大华

据了解,随着非遗研究基地的成立,该校将于今年新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并启动招生,该专业将成为我省高校首批开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之一。

采访制作:贵州卫视网络视频产品部

资料来源: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编辑 | 

高铸

责编 | 

熊懿

编审 | 

施索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