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大军”能否成为福寿螺“终结者”?
最近,有市民反映,在贵阳市花溪区十里河滩公园、百花湖等地出现大量的福寿螺卵,希望相关部门及时处理。花溪区农业农村局回应称,会不定期地组织志愿者及工作人员捡福寿螺,因为投药治理不现实,只能采取人工捡拾的方式进行治理。此外,还在湿地公园已经投放了大量的鸭子,通过鸭子食福寿螺以及福寿螺的卵进行防治。
那么,用鸭子防治福寿螺这种方式效果如何,靠谱吗?
福寿螺属于外来入侵生物,因其繁殖能力很强,清理不及时会对水稻、蔬菜等农作物造成危害,误食后还会威胁人体健康,被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每年的4月至6月,福寿螺就开始了大量产卵。最近,贵阳市花溪区十里河滩的河岸两旁以及周边荷花池里,都挂上了许多粉红色的福寿螺卵。
据贵阳市城市绿化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因为十里河滩是生态保护区,河里有很多动植物,不能使用农药清除福寿螺。他们了解到,麻鸭是福寿螺的天敌,于是他们首次尝试使用鸭子来防治福寿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购买了100只鸭苗,经过一个多月的饲养期后,就投放到孔学堂附近的荷花池中。负责看管鸭子的陆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除了看管鸭子还要负责摘取池塘区域的螺卵,他发现鸭子并不会直接食用螺卵,一般都是需要通过人工摘取螺卵捣碎之后再拌入谷碎,鸭子才肯吃。此外,鸭子也没有办法吞咽成年大螺,所以大螺都是靠人工捡拾。
陆先生说,据观察,鸭子主要是寻找潜在水底的幼螺进行吞食,“以前池塘边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很多密密麻麻的小福寿螺,但是现在已经基本看不见了,都被鸭子吃了。”陆先生认为,在池底或很多夹缝等看不见的地方,福寿螺很难通过人工清除,但是鸭子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同时,请“鸭师傅”的成本也会比请人工成本要低得多。据陆先生介绍,算上购买鸭苗、养育期的饲料以及谷子的成本两个月总共花费了1600元左右,如果替换成人工,每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就要4000元左右,要达到现在的防治效果最少还需要两人,也就是说,鸭子的成本还不到人工成本的两成。
事实上,在十里河滩通过大面积投放鸭子来防治福寿螺不太现实的。据贵阳市城市绿化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在荷花池这样的浅水域,鸭子可以通过半下潜的方式吃到池底的福寿螺,但是十里河滩的大部分水域对于鸭子来说太深了,根本潜不到水底,也就达不到“治螺”的效果。
那么福寿螺如何才能被彻底清除?如果一直采用人工捕捞,成本会不会过高?为此,记者采访了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冉景丞。
据冉景丞介绍,福寿螺其实现在在中国的大半个南方都有分布。
对于在十里河滩水域投放鸭子来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冉景丞认为有一定的作用,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成本低。其次,这种生物防治能将有害化的东西变废为宝,福寿螺本身会携带多种寄生虫,是一个有危害的物种,但是这些寄生虫对鸭子没有伤害,通过鸭子的食用,把有危害的东西变成了生物蛋白给鸭子提供营养,这也是有利的。这种方法其实在一些特定的场所是可以推广的,比如浅水域的池塘和稻田等。
那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将福寿螺彻底清除?冉景丞表示,目前防治福寿螺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人工捕杀和生物防治等,因为福寿螺存在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一概采用化学防治并不合适,人工捕杀和生物防治都有其局限性,所以不可能做到彻底清除,只能通过各种手段配合,控制其数量,从而不产生过大的危害。目前最有效的方式还是人工打捞捕杀,虽然会带来一定的成本消耗,但是从长远的生态发展来看,人工成本是远远低于如果生态遭到破坏后的修复成本的。
冉景丞说,其实不用过度担心,“因为一个新的物种进来以后,只要我们在一定的时期内控制它的爆发式繁殖,防止其产生过大的生态危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演变成一个本土物种,与其他的物种形成一个新的生态平衡并和谐共处。”
冉景丞特别提到,提高公众对控制外来物种的认知是“源头治理”的关键。除了福寿螺,在人们认知不足的情况下,现在依然还有一些正在引进和随意放生野外的外来物种。所谓的“源头治理”其实就是要通过大量的宣传,让更多人参与到治理过程中,了解其危害和治理难度,从而将这种不随便引入和放生外来物种的意识形成一种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