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丨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好 珍稀动植物增多

道真县融媒体中心
1668390060
积分商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年来,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在此“安家”。目前,保护区内有黑叶猴、林麝、穿山甲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红腹锦鸡、白鹇、猕猴、毛冠鹿、斑羚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走进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远远便听到猴群的嬉戏打闹声,近前仔细观察,几只黑叶猴正在林中上下跳跃穿梭。不远处,保护区管理局仙女洞管理站站长陈红联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对猴群进行观察记录。

陈红联介绍,近年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保护区内水更清了、山更绿了,黑叶猴、猕猴等野生动物数量越来越多。今后,将加强对保护区的巡护力度和宣传力度,努力让生态得到更大的保障。

据了解,在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像陈红联这样的护林员共有200余名,他们常年以山为家、与林为伴、以动物为友,几乎与世隔绝,成为了“森林眼睛”和“绿色卫士”,默默无闻的守护着这片“金山银山”。

近年来,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完成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面积30余万亩、封山育林2万余亩。累计投入各类惠民资金近2亿元,大力实施重点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林下种养殖等民生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增加近10%,黑叶猴种群数量增加14只,一米以上天然银杉增加58株,野外回归银杉苗4005株,新记录物种24种,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道真融媒记者 杨弦 刘威

编辑

王涛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侯莹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