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萝卜、大白菜、莲花白,是威宁40万亩冷凉蔬菜的代表品种,近年来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了让“三白”种得好、卖得好,威宁有这样一群干部,天天蹲在乌蒙高原的日头下,盯生产、管品控、做培训,“三白”丰收了,百姓脱贫了,他们却都晒黑了。今天的“我的青春我的村”专栏,我们就来认识威宁的这群基层干部。
威宁县小海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李贵宁
威宁县小海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李贵宁笑着对记者说道:“他们都问我:‘是不是去非洲度假才刚回来 你是不是变成了非洲人?’”
这位被人戏谑为“来自非洲”的村干部叫李贵宁,是威宁县小海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这黑黢黢的脸,即使在“到处都是黑皮肤”的威宁,也时常会收到旁人惊异的目光。
自从威宁向贫困发起总攻,规划发展40万亩以“三白”为代表的冷凉蔬菜起,李贵宁就把办公室搬到了菜地。
威宁县小海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李贵宁说:“以前没有种蔬菜之前,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村民转,自从种了蔬菜以后,我基本上大半时间是在基地里面。早上8点我就到基地里面去看看蔬菜的长势,工人务工的情况,中午和下午就给工人把工时统计一下,有时候跟他们去搬蔬菜。”
地处贵州屋脊的威宁,高海拔、多日照、紫外线强,当地的百姓大多都养成了田间劳作戴防晒帽的习惯,一眼望去,不戴帽子的李贵宁最显眼。
威宁县小海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李贵宁
威宁县小海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李贵宁在采访中说道:“我也晓得戴着帽子是防晒的,但是作为男人,戴着帽子又显得有点矫情,黑就黑点,黑点能够和工人们打成一片。”
李贵宁前后对比图
每天四五个小时晒下来,李贵宁的脸就一层层地黑了下去。他说,现在是冬天,我们看到的,还是他一年里最白的时候。瞧这夏天的肤色,难怪被大家喊成“非洲兄弟”。
威宁40万亩基地中,有7万亩,是威宁县委县政府特意打造的易地扶贫蔬菜基地。整合的,是县城周边比较好的土地;吸纳来务工的,是一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不仅包吃包住,每人每天还能拿到120元劳务费。只要产品质量好,订单稳得住,大伙儿的收入就不用发愁。所以,虽然李贵宁平时管得严,但农户们却都悄悄记着他的情。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朱佳仁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朱佳仁在采访中说:“为我们搬迁户搭起这个就业平台,现在两个人一个月平均工资在5000元左右。看到他们的肤色都晒得相当黑,我们还很想和他们开玩笑,又不忍心。”
余浪前后对比图
他叫余浪,威宁蔬菜技术员。从“奶油小生”到“威宁包黑炭”,余浪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
余浪工作的高山村,是贵州海拔最高的蔬菜基地,也是紫外线最强的蔬菜基地。每天,他和同事都要蹲在地里八个小时,反复试验比对、再手把手教农户们实施细节。在余浪的努力下,地里蔬菜的产量产值都稳步提升,现在已经达到5500元。
蔬菜基地技术人员 余浪
蔬菜基地技术人员余浪说:“蔬菜种出来,实验成功之后,他们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能够把农业知识传授给当地的老百姓,即使以后我们不在这边了,他们也能自力更生,我觉得晒得黑一点,辛苦一点是非常值得的。”
黝黑的皮肤,几乎是威宁干部们共有的特征。祖贵东,威宁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作为蔬菜产业的规划师、技术员、实验员、协调员,她几乎走遍了40万亩基地。
祖贵东前后对比图
虽然背包里总是装着太阳伞、防晒霜,也坚持在用淡化色素的化妆品,但晒斑、皱纹还是偷偷爬上了她的皮肤。
威宁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 祖贵东
威宁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祖贵东说道:“蔬菜商品率和去年相比,提高了10%左右,亩经济效益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0%以上。我的皮肤虽然变黑了,但是看到威宁蔬菜朝好的一个趋势发展,我心里是甜的。”
蔬菜基地工人 夏朝姐
蔬菜基地工人夏朝姐笑着对记者说:“他们辛苦得很,晒得很黑。有时候我们下班了,他们都还在里面装菜,我们都愿意听他们的。”
蔬菜基地工人 赵德亮
蔬菜基地工人赵德亮说:“技术人员、乡镇领导每天都是来我们基地里盯着的。我们跟着他们做,有他们的指导,我们能把蔬菜种得更好。”
皮肤黑了,但产业旺了。今年,威宁蔬菜产业销售量超过了107万吨,销售额超过17亿元,预计带动人口13万户56万人,其中贫困户近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