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曾在石阡做官的天津人孟继埙,写诗记录过当地的刺梨、茶叶和温泉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73595600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冬日苦寒,正宜拥被读书,碰巧老友王力赐下扫描本《绿庄严馆诗存》一册,作者孟继埙,天津人,清同治十二年举人,历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刑部湖广司主事、安徽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山东道监察御史等职,他跟贵州的渊源,是在光绪二十三年出守石阡府,因此留下不少诗文。

集中“夜郎吟”部分,就是孟继埙在贵州时所写。他雅好书画,在郑午昌先生的《中国画学全史》“附录”部分有“现近画家传略”,有极其简略的记载:“孟继埙 志青,天津,兰。”看来是擅长绘制兰花。


“夜郎吟”里所收的诗歌,特别有意思的是《石阡即景二十首》,作者有个小序:“郡城景物多为北地所无,花鸟新奇,林峦幽邃。公馀无事,凑泊成诗,把一切牢骚语意,扫净毫端,写得无限风光,几与桃源无异。兴酣落笔,未能细细推敲,不过揽物兴怀,聊作竹枝一唱耳。”

的确,这些诗句里,颇有些跟饮食相关的好玩内容,不能不抽出来聊一聊。比如,其三里有“刺梨红笑路旁花”一句,自注说:“刺梨,野花也。与刺梅略相似,结子如小石榴而多刺,可以酿酒。”

又如其十四云:“榖雨节前寒食后,家家都唱采茶歌。”自注说:“阡地产茶,其品甚佳。凡黔省所售,皆名曰石阡细茶。”

这也是个符合贵州人认知的记录,民国时代,周国华修,李退谷续修,冯翰先等纂的《石阡县志》,第十一卷“经业志”里,提到石阡的茶业,“城南五十里包溪大地方一带产茶最富,岁约出十余万斤。东贩湖南长沙,北贩四川酉阳,间有运至贵州省城者。又,城北五里梁家坡,茶岁出千余斤,其味清香,较包溪茶尤美,人争购之”。

可见其茶产业由来已久,到现在,石阡苔茶也还是个很有些粉丝基础的品类。据说,当地将茶树嫩芽称为“苔子”,而石阡寡日照,适合茶树生长期较长,苔粗叶厚。更妙的是,石阡茶叶先是冒出紫芽,而后变绿。唐人陆羽在《茶经》中说“紫者上,绿者次”,于是更给石阡苔茶增添了身价。惜哉不能量产,在龙井、福鼎大白的冲击下,栽种也少,如今能喝到本地土茶,并不容易。

然后是其十九,“细捣红椒香入馔,倒垂青菜晒当门”。仍旧有自注说:“辣椒一名海椒,居人极嗜之。”“青菜,菜名也。形略似芥,居人蓄此,必悬之墙壁间,比户皆然。”

几年前曾去石阡一游,当地的旧城还保留得比较完整,信步闲逛,很有些味道。

其实,石阡的冬天也很值得去,因当地温泉,鼎鼎有名。据说,石阡温泉设施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石阡县志》里有所谓的“八景图”,是根据清末贡生夏国光的手迹翻刻,其中,《温泉修禊》一图,就描绘了青山下临河的屋居,上面有两首题诗,其一:“天生活水暖于春,日浴汤盘日日新。来把沧浪歌一曲,大家都是葛天民。”其二:“沂水春风何处寻,兰亭嘉会忆山阴。何当北地逢修禊,动我临流万里心。”

没时间去泡温泉,读读古人的画和文字,聊且算是“卧泡”也罢。其实孟继埙也在《石阡即景二十首》讲到温泉,其八说:“温泉直北板桥西,城郭依山四望低。”看来也是去泡过的。

编辑

张僡

责编

陆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