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安龙县春潭街道板磨社区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引进大户发展韭菜种植,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冬雨绵绵、土地湿润,正是蔬菜移栽好时节。在春潭街道板磨社区韭菜种植基地,四五十名工人分布在不同区域,正忙着施肥、栽种菜苗、修建水管等,呈现出一派冬忙景象。
据种植大户贺登虎介绍,该基地韭菜种植面积约85亩,品种为福满多009,具有根系发达、耐寒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当前栽种下去以后,预计4月份迎来第一次采收,且可以连续采收多茬,亩产约2500斤。此外,该韭菜品种可实现一次种植两年采收,今年采收结束后,经过科学管护,明年4月份仍可继续采收,亩产量也将提升到3500斤左右,亩产值约4至5千元,经济效益明显。
“第一茬产量每亩可能在800-900斤左右,第二茬能增加400-500斤,第三茬也能增加400-500斤,一年采收7、8茬”。韭菜种植大户贺登虎说。
发展过程中,基地还配套建设了灌溉管网、自动化喷灌系统等基础设施,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喷灌就是保证在缺水状况下得到充足的水分,滋养韭菜生长,因为韭菜是需要很足的水分和农家肥的”。韭菜种植大户贺登虎说。
韭菜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管护、采收各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也为周边群众创造了大量的就近就业岗位,让大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形式增加收入。
安龙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