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创乡村振兴新局。贵州省写作学会脱贫攻坚纪实文学专著《决战沙子坡—一个乡镇的脱贫攻坚纪实》《决胜乌蒙—中国纳雍脱贫攻坚纪实》作品精选,贵州省写作学会、贵州综合广播联合推出。

情系“坡背后”的娃
00:00 /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给您推荐分享喻莉娟的文章,题目是:
情系“坡背后”的娃
喻莉娟
还在疫情期间。纳雍县河溪九年制小学的九年级、六年级毕业班已经开始上课,校园里不时传来老师讲课的声音。
这是大山脚下的学校,山就如一个巨大的屏风,紧贴在在学校后面。站在校门口,可以看见山上有一条影影绰绰的小路。采访时,校长指着大山对我说,从那条路上去,翻过坡,就是“坡背后村民组”。现在那里,已经通车,但孩子们来我们学校上学,来回还是要走10公里。有三个初中毕业班的娃娃,去年辍学去浙江温州打工,给人洗车,就是不愿意上学。而脱贫攻坚“三保障”的义务教育保障,就是要保证每个适龄孩子,都能完成义务教育。是陈剑宇老师他们想尽办法,才把孩子们请回我们学校上学的。
事情的缘由可以追溯到去年7月。那次,陈剑宇、王彩凤、陈少红三名老师,在排查辍学学生时,与其在外打工的父母通了电话,才知道三位同学早在在2017年秋季学期,就因厌学,在家呆了一个多星期,经家长老师多次劝导,才回校上学。而去年6月,他们不愿意参加九年级毕业考试,又辍学了,已经跟着父母到浙江温州打工去了。
陈剑宇和妻子王彩凤老师,以及另一位老师陈少红,与他们的家长电话联系,通话中,了解到其实是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回来读书。那么孩子们本人是怎么想的呢?陈剑宇说,一定要找到娃娃们本人的联系方式才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三个娃娃的QQ和微信。开始,三个娃娃也还是不愿意回来读书。陈老师他们不死心,就用微信和QQ做起了网络教育,随时发送一些有关教育的文章、教学视频等资料过去,让三个孩子打工之余,可以抽时间打开看看。老师们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对孩子慢慢地教育灌输,提高其认识,让他们最后能够主动返校就读。
就这样,几个月的网上教育过去了。今年春节,陈剑宇老师得知三个孩子已经返乡了,便叫上王彩凤、陈少红,三人多次到孩子家中进行劝说。因为有前面几个月的微信和QQ的沟通基础,他们也有了一些感情,三个孩子终于答应返校继续读书。
陈剑宇他们看到自己半年时间的工作终于有了成效,心里十分高兴。但三个娃娃来河溪上学,路程远,来回十公里,每天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对于三个本来就不太愿意读书的娃娃来说,随时有可能产生退缩情绪。
陈剑宇老师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与爱人王彩凤老师商量——干脆让三个孩子住到自己家来,而且让孩子们免费吃住。王彩凤老师,原本就带着一个三四岁男孩,肚里还怀着一个小宝宝,这位年轻妈妈,她吃得消么?但是王老师竟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就这样办吧!陈剑宇一家无私的付出,总算换得了家长们的感谢和支持。
3月15日,三个孩子如期来到河溪小学报名上学,吃住都在陈老师家里。每个星期五下午,陈老师亲自开车送孩子们回坡背后的家,星期天下午,又开车去接他们回来!为了这三个苗家少年,陈剑宇夫妇俩付出了多大的财力、物力和心血,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采访时,陈剑宇老师叫上三个孩子,向我们走来。师生四人簇拥着像亲兄弟一样,脸上充满着阳光。
(作者系贵州警察学院教授、调研员,贵州省写作学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