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果之美者有荔枝。”“果之美者,厥有荔枝。”
古人夸赞荔枝,也是让人神往。明代诗人俞安期《曹能始荔阁啖荔子歌》推崇说:“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
而深入思考,俞安期对荔枝的这一推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有“海内”之说,则显示当时文人的“海外”见识,可知国人此时已大开眼界,明知有“海外”鲜果了;再者,诗句里还特别强调了“鲜食”二字,这可以推导出当时生鲜荔枝还是很难得——从诗歌的题目可以知道,这曹姓人家在自家的荔枝园里专门建有“荔阁”,俞安期的这首诗是在这“荔阁”里吃到现摘的荔枝而写的,是即时朋友圈,颇类似直播带货。
图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那么,除了这样高调的“鲜食”,古人的吃荔枝大法还有哪些呢?
据宋代蔡襄《荔枝谱》、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等文献记载,古人加工保存荔枝还有至少三种办法,一是“红盐之法”,“以盐梅卤浸佛桑花为红浆,投荔枝渍之曝干”;二是“白晒”之法,“烈日干之,以核坚为止。”三是“蜜煎”之法,“剥生荔枝笮去其浆,然后蜜煎之。”
我们想来,这古人的荔枝干、盐荔枝、蜜荔枝或许也是别有风味吧,但比较起来,肯定还是生鲜荔枝更美味。
而为了追求这生鲜荔枝的美味,古人也是蛮拼的。
《西京杂记》记载,南越王赵佗曾把荔枝作为贡品进献给汉高祖刘邦。《三辅黄图》云:“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据说这“扶荔宫”里就栽植有荔枝树,且“扶荔”二字所指就是荔枝树。但不幸的是,“扶荔宫”里连年从交趾(今越南)移植的荔枝树都枯萎而死。后来,终于有一棵活了下来(这棵荔枝树简直就是祸根啊),虽然没有开花结果,汉武帝也是非常珍爱。但更不幸的是,这棵交趾荔枝也死了;于是更更不幸的是,“守吏坐诛者数十人”,汉武帝为此杀戮数十人!
图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当然《西京杂记》等有小说性质,多是传奇,未可确信。关于荔枝的最早的确信文献是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上林赋》,《上林赋》有云:“隐夫薁(yù)棣,答遝(tà)离支。”其中的“离支”就是荔枝。西晋尚书郎晋灼注解说:“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说荔枝味道时的“酢”字读作cù,同“醋”,这里指味道酸。晋灼说荔枝味道“甘多酢少”,看来他应该是真吃过荔枝的。是的,生鲜荔枝甜多酸少,浆汁爽口,可以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不过,晋灼所说的荔枝剥皮后果肉如同“鸡子中黄”,也就是像鸡蛋黄——而如果荔枝果肉泛黄了,那大约是不够生鲜了,在此,心疼晋灼一秒——荔枝的保鲜很难做到,唐代白居易《荔枝图序》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而现在,冷链车就停在荔枝林里等待荔枝从树上剪下……直到你的手上,甚至对比于古代帝王,我们的口味享受还更壕!
图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而说到荔枝作为贡品,大家都知道杜牧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显然杜牧的诗歌不是史实,诗歌的题目是《过华清宫》,而华清宫是唐明皇的“冬宫”,是专门冬天去泡温泉的所在,因此绝无杨贵妃在华清宫笑迎荔枝的情景发生。
其实,首先写到唐明皇时代荔枝进贡的是杜甫。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九)》有曰:“先帝贵妃俱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而且,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有三首,是咏史组诗,反思安史之乱,比较沉痛。但囿于时代,杜牧的见识也是“皇上圣明、美女误国”,类似于对妲己、褒姒等等的“女人亡国”论调,是对女性的污名化。
《唐国史补》曰:“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新唐书·杨贵妃传》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如此云云,也就是“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的意思了。其他的话都不用说,我就问问,假如杨贵妃不喜欢吃荔枝,那还会不会进贡荔枝?而且,在唐代,“南海”(或指“南海郡”,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均属南海郡)荔枝,根本不可能“一骑红尘”地运送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其实这样的说法,毫无道理,也是对杨贵妃的污名化。
然而,现在的荔枝名品里,也有叫“妃子笑”的,甚至不论什么品种似乎都要一窝蜂地贴牌叫“妃子笑”,真是叫人觉得好笑,真是叫人要为杨玉环鸣不平。而结合传奇与文献,我们可以断定,荔枝被中原王朝帝王“发现”,是在西汉初年;荔枝进贡,或即自汉武帝始,且形成定规。《后汉书·和帝纪》记载,至东汉和帝(公元79-106年)时,曾废止荔枝进贡。也就是说,杨贵妃生前至少六百年,皇家就肯定在享用贡品荔枝了——杨贵妃出生六百多年前的荔枝,也叫“妃子笑”吗——亡国了,怨恨归罪女人;经过安史之乱大动荡国力衰退了,怨恨归罪女人——嗯,这样深度解析杜牧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真是不能叫人好好地吃荔枝了,呵呵。
妃子笑荔枝。图源:中国新闻网
而最早明确写好好吃荔枝的,是比苏轼早九百年的东汉王逸。王逸《荔枝赋》曰:“……皮似丹罽,肤若明珰。润侔和璧,奇喻五黄。仰叹丽表,俯尝嘉味。口含甘液,腹受芳气。兼五滋而无常主,不知百和之所出。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这总的意思就是说,好看好看好看,甜香甜香甜香,好吃好吃好吃。好家伙好家伙好家伙,我只能说好家伙了。
苏轼好好地吃荔枝的名人名言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大家都知道,而少为人知的是苏轼《减字木兰花·荔枝》词: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软白,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
词的上片写生鲜荔枝曾作为贡品,但四百年前终因劳民伤财而停止进贡新鲜荔枝。下片则写自己吃到新鲜的曾经作为贡品的美味荔枝。词作中的“十八娘”一语双关,既是荔枝名品,又以佳人比拟美味荔枝,颇有“秀色可餐”意味。
图源:中国新闻网
该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时苏轼贬谪惠州。词作所表达的主题也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而深入思考,“不辞长作”四个字里还是有丝丝怨气的。因为是被贬官至此的,假如可以蒙圣上恩宠离开,则理应感恩戴德,喜辞岭南。然而苏轼却喜滋滋地说此地可以吃到美味鲜荔枝,而四百年来,皇上也吃不到如此鲜美的“奇葩”了,因此我“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多多少少总是有些发牢骚的意思了。
啊,这样解析诗歌有些烧脑,或许会影响吃荔枝的口味呢。还是让我们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
荔枝可以用来煮粥、煲汤、炒菜、酿荔枝酒、晒荔枝干……据说还有经典吃法是鲜荔枝蘸酱油。当然,我觉得最鲜美的荔枝最好吃的方法当然还是直接吃啊。
那还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