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持续攀升且呈低龄化趋势,2018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显示我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戴上了眼镜,那么怎样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呢?
青少年近视形成的可能原因: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等)
1.近距离用眼;
2.户外活动较少,户外紫外线B(UVB)的照射量不足;
3.睡眠时长不足;
4.学习地点的采光,照明不合格;
5.饮食习惯不良:偏食,挑食、喜吃甜食,油炸食品,食物过于精细➢遗传因素
在遗传方面,青少年近视的形成与其双亲近视有一定相关性,遗传基因是基础,相应的环境因素诱发了基因的作用。
其它因素
1.月经初潮年龄晚的女性高度近视的发生率较低;
2.父母吸烟特别是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可能会造成儿童屈光不正;
3.母乳喂养儿童的近视度数比非母乳喂养儿童高.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
重视课间休息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学校应当鼓励孩子在课间时间走出教室,进行户外运动,放松紧张的眼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运动,比如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进行快走,不仅锻炼了体质而且还可以预防近视。体育课、活动课等时间尽量在光线充足的户外环境中进行。针对我国近视发病年龄早,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不足的情况,建议幼儿园及低年级孩子每日增加一个活动课时。
坚持认真正确做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是根据我国中医的医学推拿、经络理论,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研究表明,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可显著降低青少年的调节滞后,而调节滞后被认为在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做眼保健操时要注意手的卫生,要求注意力集中、保证按压正确穴位、手法轻缓、按压穴位有酸胀感。
但是,单纯靠眼保健操这一项措施,很难以抵抗持续看书、使用电子产品等过大的用眼负荷。因此,除了坚持做正确的眼保健操,还应该联合其他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共同发挥预防近视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少用或不用电子产品,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避免长时间疲劳用眼,每30-40分钟休息一次;读书姿势做到“胸离桌子一拳、眼离阅读物一尺、手离笔尖一寸”;不在走路、吃饭、卧床、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不良条件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挑食不偏食,少吃甜品和饮料,多吃绿色蔬菜、奶制品、鸡蛋、鱼类、水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
正常的昼夜节律对人类的眼睛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小时。
相关链接:
定期进行孩子视力筛查
正常出生的宝宝,在6个月左右的时候应到医院进行屈光筛查。3岁左右,家长应该开始教孩子认识视力表,每6-12月定期检查视力和屈光度。对于儿童青少年(6-18岁),建议每6-12月检查一次视力,戴眼镜的孩子大约每6-12个月进行一次散瞳验光。
正确矫正近视
需要在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医学验光配镜,此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延缓近视的加深,如:使用0.0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和佩戴角膜塑形镜等,但上述手段的使用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注意高度近视的并发症
很多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百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如:黄斑部新生血管形成、出血、黄斑劈裂、黄斑裂孔、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同时其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所以对于高度近视人群,除了缓解近视加深,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减少高度近视相关视网膜病变的致盲率。
有效防控近视,贯彻执行“五位一体”的方针
1、社会预防:给孩子适当轻松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让孩子拥有正常的眼球发育过程。
2、学校预防:学校提供良好的环境设施,减少作业量,加强用眼教育,坚持眼保健操制度,定期开展视力检查,督促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保证阳光下体育运动。
3、家庭预防: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孩子正确的用眼习惯,提供全面的营养。
4、自身预防:孩子自身要有预防近视的观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专业化诊疗:培养专业化的眼科与视光学科人才和队伍,提供规范的视力检查、配镜、视力矫正等视力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