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记忆贵州》|《川盐入黔》之《船工号子》

动静原创唐亚平工作室
1583302800

《川盐入黔》第二集《船工号子》

3月7日(周六)20点42分     贵州6频道

“脚蹬石头手扒沙,当牛做马把纤拉。

一声号子一把汗,一声号子一腔胆。”

——这是贵州思南乌江船工拉纤时的真实写照

贵州思南乌江船工号子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贵州乌江航道狭窄,滩多水急,逆水行舟时要靠人力牵引,所有船上的纤夫集中在一起,二根或三根用竹篾经人工编制而成的纤绳系在同一条船上,一艘一艘地把轻则二三十吨,重则五六十吨的货船拉过滩,逆流而上。纤绳多,纤夫更多,难免用力不均,步调不一,就用专人领喊号子,统一步伐。

——历史资料中的拉纤人

乌江船工号子基本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平水号、盘滩号和陡滩号。平水号是在滩平水缓的时候喊唱的号子,节奏平缓,拉纤人用力不是太紧,心情比较放松,喊号子的人往往会用到生活中山歌的一些内容;盘滩号是在开始进入急滩时用的号子,节奏沉稳,拉纤人开始发力,劲道起伏,歌词简练有力;陡滩号是在滩坡最陡,水急最强的时候吭唱的号子。拉纤人全身绷紧,呼吸急迫,配合着急促的节奏,用力最紧,丝毫不敢松泄,语言也只能用最简单的音节来表示。

——当年川盐入黔时船运的场景在影视作品中再现

在乌江峡谷中,离江水数米高的悬崖陡壁上,有一条人工开凿出来的通道,它高仅容人躬身而行,宽不过两三步,逼仄险峻,行走其上令人胆颤心惊。据历史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川盐有半数经乌江运至思南。当年,大规模的川盐入黔使得在乌江的陡滩岸边开凿纤道成为必然。在陡峭狭窄的古纤道上,纤夫们只能躬身爬在地上,手扣石壁脚蹬石路缓缓前行。

——非遗传承人重走当年陡壁上的人凿纤道

和乌江船工号子一样,川盐入黔仁岸的赤水河也有独具特色的船工号子。纤夫们看到不同的风景,从事不同的劳作时,都会通过号子即兴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领号子的人非常重要,休闲的时候他可以给船工唱故事,唱风土人情,遇到凶险地段时候,他会唱航道,哪个地方又窄一点,哪个地方又宽一点,下一步该怎么走。

——历史资料中的纤夫们

赤水河船工号子属于川江号子的一个支系,进入赤水河以后,川江号子融合了当地的山歌、花灯和民歌等民间艺术,产生了丰富的变化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开船调、下水调、平水调、数滩号子、倒板号子和嚎叨调等等。

——非遗传承人再现乌江船工号子 

在不同号子的节奏和声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川盐入黔航道上纤夫船工们坚韧的意志和奋力抗争的劳动激情,也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苦难和他们在苦难中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曾经的高峡因大型水坝的修建成了平湖。机动轮船取代了传统的木船。纤夫这个古老的职业已经淡出或彻底消失。今天,人们把船工号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文化看到它背后深远的历史,看到川盐入黔的步步脚印。

每周六20点51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收看!

编辑

居天奕 老夏

责编

冯祺

编审

唐亚平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