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号,清明节,阳光普照,草长莺飞。郑金鼎去了父亲的坟前,给父亲上了香,报了平安:“爸,放心吧,我平安回来了。”
这是1月30号那天,他起身前往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前,给父亲的承诺。那天,是父亲的“三七”。寒风瑟瑟,万木萧索。他站在父亲的坟前说:“爸,身为一名感染科医生,我决定去县人民医院帮忙救治病人了。我相信您如果在世,也一定会支持我的。”
2020年的开年,对37岁的郑金鼎来说注定毕生难忘。郑金鼎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附坝村人,2015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拿到博士学位,现在是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已经在感染科一线工作五年。2020年1月11号,因为父亲病危,郑金鼎赶回老家照顾老人,老人不幸病逝后他又留在老家为父亲办理后事。因为临近春节,又加上疫情突发,郑金鼎滞留家乡阳新,妻子带着一双儿女回了湖北荆门的娘家。放下心中的丧父之痛,郑金鼎的第一反应是“我要去一线”。但因为当地交通管控和武汉封城等原因,郑金鼎哪里也去不了。于是他决定,回不了贵州,到不了武汉,就在家乡就地“作战”!
(新闻链接:暖新闻丨回不了贵州,到不了武汉,我就在这里“作战”!)
1月30号上午,郑金鼎换上防护服,走进阳新县人民医院隔离区。他的工作包括询问患者病史、给患者做体格检查以及制定治疗方案等,因为每天都和病患近距离接触,郑金鼎和他的“临时同事”们吃饭睡觉都只能在隔离区里的生活区完成,以减少感染风险。刚开始最忙时,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那时,他也不知道要在里面待多久。
时至今日,提到郑金鼎的主动加入,阳新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会田还有些激动。“那个时候站出来要多大勇气啊!”在医护人员紧张,特别是感染科医护人员稀缺的当时,他一个外地医生能够挺身而出,确实让人感动。
2月6号,为了鼓励在抗“疫”一线战斗的医务人员,阳新县人民医院给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发补助。
“郑博士,麻烦你把银行卡发过来,我们统一发补助。”当天,刘会田给郑金鼎打电话。
“我不要,我来这里没想过拿补助的!”没有丝毫犹豫,郑金鼎当即拒绝。
郑金鼎的回答让刘会田非常意外。刘会田耐心解释说这补助不是针对他个人,一线医务人员都有,但郑金鼎还是委婉谢绝了。最后在医院领导的一再坚持下,这笔补助才打到了郑金鼎的账上。
防护服穿了又脱,时针转了又转,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阳新县的疫情防控日益向好。3月16号,由于此前阳新县已经实现4个清零,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郑金鼎接到医院通知,出院隔离。那天,天气很好,走出医院时,郑金鼎已经连续奋战了46天。
3月30号上午,隔离期满、核酸检测阴性的郑金鼎准备回到工作岗位,走之前,阳新县举行了“欢送抗疫英雄郑金鼎博士座谈会”。阳新县副县长蔡暖心代表阳新县委县政府给郑金鼎颁发了“三等功”荣誉证书。同时,还委托郑金鼎给他所在的贵州省人民医院带去一封阳新县委县政府的感谢信。信上说:“他是阳新抗‘疫’战场上的‘白衣勇士’,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他可能没想那么多,但我们铭记在心。他是阳新人民的好儿子,更是一名仁慈善良的好医生,他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和敬佩,他的行为和担当值得全县人民学习。”蔡暖心说,郑金鼎的个人行为也是阳新这片红土地上所有在一线奋斗的医务人员的缩影。
4月5号,郑金鼎乘坐的高铁抵达贵阳东站,先期回家的妻子张程已把家里收拾干净,等着两个多月没见的丈夫回家。
这几天,郑金鼎正忙着整理材料,写论文、做PPT,准备跟没能上前线的同行们交流经验和感受。等疫情防控形势更稳定的时候,他还要去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掌握更多医学知识服务于民。
过去的这几个月,在郑金鼎的心中镌刻下太多记忆。谈到当初的选择,不善言辞的郑金鼎依然云淡风轻:“医生在哪里都是医生,什么时候都是医生,面对生离和死别,我们从不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