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鼓藏节是一个宗族和氏族的共同祭祀活动,是苗族最重要的祭祖仪式。鼓藏节十二年过一次,一次过三年,这漫长的节日对于许多民族来说都是少有的,可见祭祖敬祖在苗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祭祀是远古的回忆,
祭祀是祖先的召唤,
祭祀是发狂的梦想,
祭祀是生命的延续,
一个民族的祭祀就是让一个民族的历史
从遥远的记忆中回到自己身上,
一个民族的祭祀仪式凝聚着
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理想。
传说苗族祖先的灵魂就在鼓中。
他们认为通过敬鼓祭鼓,
跳铜鼓舞的仪式能和祖先融为一体,
从祖先那里获得安慰和力量。
他们认为通过敬鼓祭鼓,
跳铜鼓舞的仪式能获得祖先的保佑
使自己的民族繁荣富强。
《苗族鼓藏节》第三集将于4月25日周六20点30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届时收看。
鼓藏节第二天,郎德村的鬼师、鼓主和陪祭人员要举行串寨仪式。串寨之前,鼓一直被虔诚地保存在鼓主家里。人们在鼓主家中举行祭鼓仪式,并在鼓主家里吃“龙早饭”。
“引鼓串寨”又称 “引龙闹寨”,是鼓藏节人神共欢的一个仪式。串寨时,鬼师背着米袋,走在最前面,边走边撒米,每进一户人家里都要说上几句祝福语。串寨队伍抬着铜鼓,到每一户家里喝酒吃饭,邀请龙神和祖先与主人家共同欢聚,把福泽带给他们。主人家要备上最好的酒肉,盛情款待串寨队伍,还要为每一位成员绑上彩色毛巾,象征着吉祥如意。享用过盛宴以后,串寨队伍在堂屋内里敲鼓吹笙,围绕铜鼓跳起踩鼓舞,庆祝这人神共欢的美好时刻。串寨路线从寨尾到寨头,为了确保走访到每家每户,有时候要走上两三天。
郎德村民在鼓藏节的第二年要根据自家亲戚的多少开始喂猪,到了鼓藏节的第三年,每个家庭正式邀请亲戚来过节。亲戚朋友多的家庭会杀上三、五头猪,也有些家庭要杀十几头猪,这实在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但在苗族人看来,杀的猪越多,越能体现家族的繁荣兴旺,在村寨里也就越有面子和威望。
在鼓藏节期间,一支特殊的队伍也要来到村寨中。她们就是回娘家的“外嫁女”。郎德人亲切地称她们为“姑妈”。这些年,每逢重大节日,姑妈们都会集体回娘家,逐渐成为雷公山苗族地区的新习俗。在鼓藏节这天,姑妈们统一穿上最美丽的盛装,带上采购好的礼品,成群结队地回到娘家。而在寨子里的舅爷们早就备好了酒肉盛宴,迎接风尘仆仆的归乡人。
鼓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符号。相传在很久以前,虎妖会化作人形,将人悄悄吃掉。为了辨别虎妖,苗族人想出了踩铜鼓、吹芦笙的方法。虎妖不会踩鼓。通过踩鼓,人类战胜了虎妖,村寨得到了安宁,苗族也得以繁衍生息。久而久之,踩鼓活动传承了下来。在祈求人丁兴旺、宗族繁盛的鼓藏节上,踩鼓是最重要与神圣的环节。
踩鼓舞是一场人神共欢的神圣活动,从圈层排序的秩序可以看出苗族村寨社会的秩序。苗族崇尚神位至上,神灵与祖先位于整个圈舞的中心,象征着整个村寨的向心力所在。苗族千百年来一直信奉敬重传统权威、尊长爱幼的美德。鬼师、鼓主与陪祭的威严与地位,在踩鼓场上得到了充分的凸显。这秩序鲜明的安排也透露出了巧妙与智慧,让最美丽亮眼的苗族姑娘们站在最外圈,不仅让她们展现出完整的苗族风情,也为未婚的姑娘们提供了与年轻男孩互动的机会。
这漫长的圈舞,
周而复始地旋转,
犹如太阳在旋转中升起,
使这个民族获得了新生获得了力量。
这漫长的圈舞,
周而复始地旋转,
犹如一条漫长的回忆之路
引领人们回到梦中的家之园。
这漫长的圈舞,
周而复始地旋转,
把民族的感情联在一起,
把民族的精神和命运连在一起,
把民族的希望连在一起。
这漫长的圈舞,
周而复始地旋转,
把一个民族心中的神圣
和身边的山水连在一起,
一个旋转的家园。
往期节目:
《苗族鼓藏节》第一集介绍
《苗族鼓藏节》第二集介绍
每周六20点3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