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打赢两场战役群英谱丨朱建国:147名队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这才是我最好的成绩单

动静原创综合广播
1587532980

临危受命,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领队、贵州省人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朱建国带领由全省60多家医院147名医护人员临时组成的医疗队奔赴武汉。接管“红区”,他不仅要关心每一个病人的治疗方案,还要保障每一名队员的安全。

“觉得压力很大,大家都不熟悉,而且绝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怎么做好队伍的管理?支援疫情最重的武汉,肯定是救治任务很重,还要担心我们自身的防护。”

2月18日,朱建国接到通知,他将作为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出征武汉。放下电话,朱建国就开始交接手里的工作,匆匆与家人电话告别后,他便赶往定点宾馆集合,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因为队伍比较大,已经开始思考怎么去建立我们的组织架构和体系。”

2月19日晚上11半左右,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2月20日凌晨1点,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到达在武汉的驻地。而此时作为领队,朱建国还不能休息。

“一些托运的物资大概凌晨2:30才送到我们的驻地,等全部处理好了,已经凌晨4:00了。”

在武汉的工作有序推进,保障这147人医疗队的安全成了朱建国的头等大事。他一边与国家卫健委对接工作,一边请国家级专家和武汉当地的专家,给队员进行院感知识、新冠肺炎防治、穿脱防护服等相关培训。在这一原则与底线面前,朱建国严格要求每一名队员都必须达标。

“在治疗方面我们都是专业技术人员,经过这么多年的系统训练,治疗操作,基本上都问题不大。关键是怎么能够保护好自己,能够实现零感染。因为有这么多的流程,有这么多的人员,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实现零感染都很困难。”

2月25日清早,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正式进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参与对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2月27日,应武汉指挥部要求,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与天津第一批医疗队进行轮换,进驻武钢二院,共接管病床58张。武钢二院传染病房年久失修,医疗器械设备、药品和防护用品等都需要朱建国逐一对接协调。

"病房里面没有什么供暖设施,还有很多窗户是破的。如果穿得太多了,穿防护服就穿不进去,所以衣服还不能穿得太多,到了半夜的时候,温度只有几度,还是比较冷的。"

作为周围社区几家大型养老院的定点医院,武钢二院收治的病人年龄普遍偏大,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多,救治工作相对复杂。医疗队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每天病区大交班、每周领队行政查房以及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分析会等制度。

“既要抗病毒治疗,也要把新冠肺炎治好,我们还要尽全力把病人的基础疾病扭转过来。”

治疗初期,朱建国发现不少病人长期卧床治疗,精神状况萎靡,情绪比较悲观。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病人的病情得到缓解,生活上也得到了医疗队无微不至的关心。

“我们的护理人员就会在走廊里面带着病人打一打八段锦,后来他们的反响都非常好。还有一些病人反映说伙食不太好,我们就把自己的一些牛奶、洗发水、卫生纸,还有其他可能需要的日用品,都给他们拿了过去。”

援鄂期间,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在武钢二院累计接管的患者共治愈出院22人,27名患者按照武汉市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顺利转院,收到病人感谢信21封,锦旗1面。而对于朱建国来说,医护零感染,患者零死亡,这才是他最好的成绩单。

“更感慨的是真真正正实现零感染完成任务回来!”

现在,朱建国已经回到工作岗位,每天忙碌工作之余,他还会抽出时间整理对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代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凸显的问题的思考。

“真正把预防、控制和治疗这三个点做到很好的互动,因为预防好就是最有效的措施。”

记者

李想

编辑

李想 徐晨晰

责编

胡涛

编审

黄蓓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