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在丰收的田野上:赤水早稻开镰收割 确保颗粒归仓

动静原创
1756091580
动静原创

稻谷黄,秋收忙。

眼下,赤水各乡镇的水稻陆续进入收获期。广袤的田野上,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因地处赤水河谷,独特的高温高湿气候使赤水的水稻成为全省最早收割的区域之一。

走进天台镇三块村百亩大田,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收割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村民们正忙着收割水稻,随着手起刀落,一穗穗稻谷被塞进收割机,沉甸甸的稻穗瞬间完成脱粒。

村民黄家和满脸笑容:“我家种了2亩半水稻,用打谷机脱粒,大概2个小时就完成了,产量很不错,有2000多斤。”

作为天台镇规模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百亩大田每年8月上旬都率先拉开丰收序幕。当地通过系统化的农技培训,从育秧、移栽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指导,为粮食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在宝源乡玉丰村,一场充满温情的丰收画卷正在田间上演。村民田锡忠家的水稻已经成熟,需要这两天内全部收完,邻里们便自发组织起来上门帮忙收割,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守望相助的乡村情谊。

田锡忠告诉记者:“我家种了5亩水稻,要是只有我们爷俩收割,得忙活一个星期。多亏了近邻帮忙,一天就打完了,收回来就能赶紧晾晒。”

村民田倍绿也表示:“每年我们打谷子都是大家一起帮忙,人多力量大,一天就能打好。”

宝源乡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热量充足。得益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田间管理,今年水稻又一次迎来丰收。

宝源乡玉丰村监委会主任李远树介绍:“今年玉丰村种植了400亩左右的水稻,品种主要以色香优海丝为主。由于水稻生长期间气候较好,降水量充沛,今年产量比去年高,预计总产量能达到38万斤。”

今年,赤水大力推广优质品种,运用高效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监测防控,水稻产量、品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从机械化作业的高效收割到邻里互助的温情画面,这片土地正用最饱满的稻穗书写着乡村振兴的丰收答卷。

赤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春艳、李丽源(实习)

编辑 颜瑞

二审 李卓环

三审 穆世洪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