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记忆贵州|三线记忆之开门见山

动静原创唐亚平工作室
1595990640

好人好马上三线
备战备荒为人民
献了青春献终生
献完终生献子孙

大型系列纪录片《三线记忆——黔南篇》有大量黔南三线建设的珍贵影像资料,历时三年跟踪拍摄,采访了一百余位亲历三线建设者,完成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口述史。系列纪录片《三线记忆——黔南篇》一共八集,第一次真实、详尽地将黔南三线建设史诗般地展现给观众。

那是一段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岁月
那是一曲山高水长家国情怀的慷慨悲歌
那是一个民族与一个时代的命运交响
那是一部山呼海啸波澜壮阔的史诗

8月1日周六晚20点10分,大型系列纪录片《三线记忆——黔南篇》第五集《开门见山》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播出,敬请届时收看。

《三线记忆——黔南篇》
第五集《开门见山》

三线建设给黔南带来了一场革命。城市发展的第一步是工业化,三线建设为黔南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动了黔南周边地区的社会进步,也改变了无数当地人的命运。

“服务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

三线人在贫困的大山里实现了“通水、通路、通电”,建起了一座座厂房、一栋栋宿舍,也帮助附近的村寨修起了鱼塘,筑起了桥梁。他们为村民们带来了平坦宽阔的道路,将昔日狭窄泥泞的山路变成通途,他们的子弟学校向村民开放,让附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来自大山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制约了黔南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也是导致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

杨连周是都匀市沙井村的农民,在506厂建立之前,他的两个孩子每天要花四个多小时走山路在家与学校之间往返。

杨连周:“学校是8:30上课,娃娃有时候9:00都到不了,这节课赶不到,下节课也赶不到。当时我们村里没有食堂,娃娃中午又要赶回家,来回又是两个多小时,就很累了,即使去了学校也在打瞌睡,老师讲的听不到。”

听说506厂的子弟学校可以向附近的村民开放,老师都是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生,杨连周决定把孩子送到506的子弟学校去上学。

杨连周:“我家两个都是在506读的。从他们以后陆陆续续考起大学的还是比较多。”

三线建设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进大山,为孩子们开启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三线建设还把有实力的医生带进大山,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福祉。

320医院成立于1970年,或者大多数人更熟悉的名字是“电子工业部414医院”。医院现已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四十多年前,320医院不仅为企业的职工、家属提供相关的生活服务,同时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便利。

杨连周:“寨子上有村民生病,联系厂里面的救护车,不到一个小时就能送到医院。”

陈本杰:“都匀的老百姓都知道从上海调来了一批资深的医生到320医院。那个时候320医院甚至比州医院的病人都多。”

胡铭:“当时我们不仅为〇八三的职工服务,也为黔南州各个县市的老百姓服务。”

三线工厂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整合了优秀教育资源,还为地方传播了先进文化,带来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改变。

70年代初,人们的业余生活虽没有如今这般多姿多彩,但是在他们中间也流行着一种今天看来也是相当时髦的娱乐——看电影

李春旭:“看电影是单位机构设置里有专门搞工会工作的人,而且这个单位在建厂的时候就带有放映机。”

邵玉福:“厂里放电影是在厂区之外,一个小广场,那个地方是开放的,没有围的,谁都可以看。”

杨连周:“不要钱,只要你想去看。广播通知欢迎广大职工和村民来看电影。”

秦昌禹:“经常看电影,自己拿凳子,有时候为了占位置吵架。 ”

70年代初,能看上电影可是一件稀罕事儿。那个时候就几部国产片,人称“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翻来覆去地看,正是这些电影在艰难的年代里,给了三线人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三线建设者的到来,除了让大山里的老百姓看上了电影以外,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也给老百姓带去快乐。

乔玉国:“玩龙灯、踩高跷、玩石子、玩含串、玩毛驴都是东方的,过节我们就到市里转一圈,老百姓高兴,厂里职工也高兴。”

徐士新:“每半年或者一年要联欢一次,厂里集体组织大节目,单位组织小节目,舞蹈、唱歌、小品,还有其他的。”

潘军:“经过一次、两次文艺比赛,觉得乏味了,开始要求创作。基础分是多少分,然后自己创作加多少分,个人写词多少分,个人谱曲多少分。”

如果说三线工厂文娱活动给艰苦生活带来一抹色彩,那么体育运动就是点亮生活色彩的那一束光。

陈福林:“当时工厂的体育活动很活跃的,比如说职工的篮球赛、羽毛球赛。”

肖建军:“我们厂(原国营长洲无线电厂)篮球队在都匀应该是一二名。”

钟培新:“乒乓球算我们厂(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10厂),乒乓球没一个打得赢我们厂。”

李文进:“参加工作以后,就进入了风光厂足球队,我们厂的足球队当时是很火的,是在贵州省都挂号的。”

风光足球队是中国正华集团风光电工厂所属的足球队,当年在贵州省是比较出名的,和当时贵州省青年足球队的水平不相上下。这支足球队是4433厂全体职工的骄傲,也能代表那一代人的青春热血。

林跃旭:“一到下午,基本上都是端着饭在边上看踢球。足球气氛特别浓。这么多年,这几个厂把足球带到都匀,对都匀足球的发展影响还是比较大。”

三线厂与当地工厂的文娱互动没有和谐的群众基础,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而这种和谐也意味着这些三线的建设者已经适应了这块土地,并在这片新的居住地扎下根来,开始了属于三线人的平实生活,开始一种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三线体验。

王贵云:“我们工厂就是个小社会,有商店、浴室、卫生所、托儿所、粮店,什么都有。”

钱宝龙:“开玩笑就是说,我们那个地方除了没有火葬场,没有监牢,其他都有。”

三线人在群山峻岭中建立起了一个小而全的社会,他们将自己的欢笑、理想、热血与飞扬停驻在这只属于他们的家园之中,日复一日地积聚着巨大能量,一步步实践着中国的强国梦想。

《三线记忆——黔南篇》第一集《响应号召》
《三线记忆——黔南篇》第二集《大山的密码》
《三线记忆——黔南篇》第三集《山风呼啸》
《三线记忆——黔南篇》第四集《沸腾的群山》
《三线记忆——黔南篇》第五集《开门见山》
《三线记忆——黔南篇》第六集《山脉人脉》
《三线记忆——黔南篇》第七集《崎岖与坎坷》
《三线记忆——黔南篇》第八集《故事与丰碑》

背景音乐:《勘探队员之歌》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系列节目: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川盐入黔》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苗族鼓藏节》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山脉人脉文脉》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时光边缘的村落——地扪》

每周六20点1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收看!

编辑

居天奕

责编

冯祺

编审

唐亚平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