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中旬,接到省扶贫办文件,极贫乡工作胜利结束了,转入为期一个月的总结收队工作。我和鲁容极贫乡脱贫攻坚前线工作队的队员们一样,就要离开这片洒下青春和汗水、泪水的热土,忽然体会到一种思绪叫做“离愁”……为了留下工作队员们的奋斗和思念,乡里计划把大家的扶贫故事编辑成册,回想起几年来我与鲁容之缘、之情,手指在键盘上久久难以下落,一切仿佛就在昨日。
初到鲁容,是2015年的夏天,我还在省公安厅直属机关党委负责党建扶贫工作,随同厅领导来贞丰调研。在乡政府前停车场,从空调中巴车里一下来,嚯!倒抽一口热气,38℃!平生第一次感受一下子从冰柜跳进烤箱、皮肤炙热的感觉,第一次感受什么叫“汗出如浆”。乡政府会议室里尽管空调、电风扇全开,但汗水仍从头到脚止不住地喷涌。没有领教过盛夏的武汉、重庆,但初次领略了“贵州火炉”的威力。除了难耐的热,还有小得看不到商店的乡政府所在地,这是我初到鲁容的第一印象。
2016年3月,省公安厅定点扶贫县调整到贞丰,选派曾在独山当过一年驻村第一书记的警保部民警戴美荣同志到鲁容村担任第一书记,正式和鲁容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到鲁容,就在当年夏末的一天雨后,过了镇宁坝草,沥青路变成了狭窄的泥沙路,道旁不断有垮塌的泥沙阻塞,越野车在积水的坑洼、泥泞中挣扎。一路行来,比初次更有时间观察,远山没有像样的林木,没有成片像样的田土,道旁的山坡上寥寥的包谷秆被暴雨冲刷得东倒西歪,紧挨着的北盘江浊浪滚滚。
限于时间行程,我仅在鲁容村看望了第一书记,到派出所座谈,走访了几户贫困户、养牛户。区区几头牛,已是村里拿得出手的示范户。贫困户家中裸墙泥地、家徒四壁、脏乱不堪,几乎没什么家具电器,主人也无意与来访者有什么交流。
依山而建的村子燃一支烟就走完,遍路牛屎、垃圾,外观看起来新建不久,但玻璃大门掉落、蒿草丛生的客运站,据说因为没有客源,中巴车不过来,所以一直未启用。除了乡政府门前一间卖廉价烟酒副食的小店,再无其他商业迹象,连个粉面摊也没有,让我心生忧虑,乡政府所在地如此没落,群众普遍漠然,山里其他村更无法想象。眼看贫瘠的山地水土流失严重,包谷秆和大拇指差不多粗细,屋檐挂的包谷棒子也就巴掌长,无不透射出长期贫困闭塞下一种无法厘清的窘困与无奈,鲁容要脱贫,似乎成为一种不可能……
2017年,是忙碌的一年。之间,与戴美荣同志通过几次电话,他说,很热,大风冰雹,缺水,群众真穷真苦,比原来在独山驻的村还穷,生活难,工作难,但还能坚持。我只有在电话中不断鼓励。
2017年6月,省里将盘州市保基极贫乡调整由郭瑞民副省长包干指挥,省公安厅为责任单位。9月底,厅党委派我到保基乡脱贫攻坚前线工作队驻点帮扶。之后就是匆匆20个月,忙碌的日子总是很急,在两次评估验收后盘州市于2019年3月摘帽出列,其中保基乡两次受检均优质完成了抽查样本以及临时新增任务。
2019年6月17日,我正在村里查看项目扫尾时,接到分管厅领导电话,说郭瑞民副省长及公安厅帮扶极贫乡又调整到贞丰鲁容,省领导次日到乡调研。军令急如火,我连夜转战!
三到鲁容,我脑壳是发蒙的,头皮亦发麻。发蒙是我原定2年扶贫时间即将结束又继续转战?自己和家人都没思想准备;发麻是连夜过来随省领导一路颠簸一直到了纳翁村、卡务村,终于看到了全乡面貌,概括起来:自然恶劣、地形崎岖、土地贫瘠、基础落后、教育落后、交通闭塞、生活艰难。受北盘江峡谷特殊地理地质构造影响,全乡境内均是泥沙岩,水一泡就软一冲就垮,导致全乡水土流失极其严重,沟壑纵横,全乡只有一块不到十亩稍平的旱地,群众只有顺路挖山建房,居住极为分散。1994年才通电,1997年才通车到乡政府。
全乡安全饮水、通村通组通户路、环境整治、主打精品水果产业等等,有的刚刚铺开,近万亩芒果还是幼苗,有的尚在规划,有的进退两难,既有资金难题更有进度难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三保障”等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我隐隐感觉,要在短短半年内验收过关,要基本达到保基乡的评估程度,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领导期许与重托,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公安民警,服从命令是天职、是本分。2019年6月28日,我和厅里派到盘州保基的年轻队员郑雄文同志匆匆把行李搬到鲁容。那天气温又是38℃,室外地面烫脚,车内瓶盖炸裂,额头的汗珠顺着眉毛成串滴落。与乡前线工作队前任副队长、省委组织部杨健同志交接工作时,了解了初步情况,看着尚未完工满是坑洼灰尘漫天的道路,看着连外围地基都尚未成形的小城镇,心里沉甸甸的。
幸而,有中央、省、州、县各级党委和领导的坚强领导、坚定支持和倾力协调,有社会各方群策群力相助。政策、项目、资金、物资、信息,源源不断而来。不到一个月,原极贫乡子基金规划中剩余的2亿多元补足到位,解决了等米下锅之急;原停工缓建的国、省道调整规划思路,县领导亲自驻点,每天按米推进日夜施工,百天内全线硬化完毕恢复通行,为保障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和各项建设物资运输创造了条件;协调鲁花水库出资问题后迅速抢工,多次到工地调研,督促进度;鲁容加油站建设方数年选址纠结,经省领导现场办公最终按乡里最优考虑一举敲定,昼夜施工按期建成供油,每年可为周边乡镇群众节约数百万元往返加油额外支出,更为今后全乡种植业、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等等。几位厅领导分别为责任村解决了基础设施、项目经费、劳务培训等具体实际困难;州、县主要领导、包保责任领导多次进村入户调研督战、鞭策鼓劲;鲁容全乡脱贫攻坚持续优化、接替发力、提速推进!
还有国家有关部委、省外高校的领导、专家亲临指导,带来了宝贵的信息;还有数不清的各级职能部门、省内外企业、助攻团、护航战队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以多种形式、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形成强大的支撑力、攻坚力。自我来到鲁容,每天都能感受到这种奔涌而来的强大力量,不见首尾、不可细数,都是响应党中央决战决胜总攻令的支前大军。全体鲁容干群和帮扶队员只有感党恩、听党令,争分夺秒,抢时间、赶进度,朝着按时打赢唯一目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幸而,鲁容有一支坚强有力,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锐团队。以郑锐、胡鲲同志为首的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思路清晰、工作细致、战法精准,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和帮扶力量,始终奋战冲刺在脱贫攻坚一线,始终经受着最大最直接的压力、困难甚至挫折。战场就是最好的练兵场,他们在一场接一场、一阵比一阵急的硬仗考验中迅速磨炼成长,越来越成熟自信。有的年轻干部,我刚来时感觉还稍显稚嫩,见了省领导紧张得说不出话,有的开会发言结结巴巴不着要点,短短一年多已是侃侃而谈、从容镇定的优秀一线指挥员。
按照省极贫乡帮扶政策的要求,5年多来,先后以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为责任单位,由分管领导为队长,从省、州、县组织、公安、人力、交通、水利、电力、规划设计、自然资源、林业、省农信联社、贵州大学等系统、单位前后派遣抽调50余人组建了鲁容乡脱贫攻坚前线工作队,这是全省20个极贫乡中阵容最强大的前线工作队。
这是一支年轻精干的队伍,他们有精神、有气质,识大义、顾大局,服从命令、冲锋在前、战之能胜是他们的一致特征。不少同志刚参加工作就抽调到工作队,在数年驻乡攻坚间歇结婚、生子,省农信联社杨智同志、县委组织部陆朝茂同志一驻就是5年多,是自组队坚持战斗到胜利收队的“老战士”;州林业局刘志军把才坐完月子的妻子和婴儿带到鲁容3个月,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妻儿,孩子满百天笑起来真可爱,我们称她为全国最年轻的扶贫队员。不少同志都是单位的年轻骨干,不论基础项目建设,还是驻村具体执行中,都能挑起大梁独当一面,还善于运用各自特长、资源和所在单位的强大后盾,源源不断为鲁容脱贫攻坚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为凝聚鲁容脱贫攻坚的领导和主攻力量,我们把乡党政干部和前线工作队融合组建为统一攻坚指挥部,下设若干专班,既各自主攻各个战场,又机动抽调应急攻坚。地方干部熟悉乡情、民情,群众工作能力强;工作队员相对文化水平高、见识广,思想解放、头脑灵活方法多,两者结合相互补缺、相互促进,拧成一股绳,形成了1+1>2的优势效应。
在鲁容的两年间,我和乡干部、前线工作队员们朝夕相处,并肩奋战、相熟相知,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广大基层干部坚韧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敬仰敬佩。工作队员离开舒适的城市机关、离开家庭亲人来到极贫山乡,每个人都有出彩感人的故事,他们谦虚以致仅记载了一些工作点滴,但透过纸背的满是滚烫的情怀,这是一群踏上胜利高地的人们共有的低调和矜持。他们吃了以往没吃过的苦,流了以往从没有的那么多汗,大多数同志分别被授予省、州、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第一书记称号,人人都是英雄,个个都了不起!
身处脱贫攻坚一线的日日夜夜,我们亲历了、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深刻理解了什么是战天斗地的英雄壮举。原来贞丰人给鲁容的标签,就是天热地穷,如果还有,就是太热、太穷、山陡路烂。北盘江干热河谷降水偏少且不均匀,如今鲁花水库竣工蓄水、清水江边油水厂五级提升工程以及集雨蓄水工程,保障了全乡生产生活正常用水;全乡户户通动力电,空调开始进入民居;G354、S315国省道40.92公里全线完成通车,主干路生命防护工程全部完成,硬化通组路、产业路共140余公里,全乡86个村民组进户路全部硬化,还有数条新增产业路正在施工之中,群众交通出行有了可靠保证,全乡机动车不断增加,群众骑车出工跨村劳务成为常态意味着收入方式渠道正在转变,春节期间大批外省籍车辆被在外打工群众直接开回家,以致“严重拥堵”。斗地,不仅体现在修路,还体现在平地造田,引进龙头企业天保果业技术支持,机械化施工,科学设计坡度,实现了大雨不垮、小雨不走,施肥改土,昔日草都长不好的贫瘠荒坡无中生有变成山地立体果园,种下千万棵希望的百香果、芒果。这两种水果非常适应鲁容的气候,且在鲁容强光照、高气温、大温差独特气候下品质优良,一个字,甜!
身处脱贫攻坚一线的日日夜夜,我们参与了、见证了这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刻理解了什么是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我理解的,不只是个人牺牲奉献的感动,而更是身处党的旗帜下,身处这个国家、身处这个时代的感动。贫困,本来就是自然条件和社会进化中的弱势而造成,按西方“丛林法则”而言,这是命,得听天由命。而我们的党不相信这个命,而且把为民谋幸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举全党全国之力,发奋自强,才有40年非凡成就,才有脱贫攻坚“人间奇迹”。亲临奇迹,“四个自信”油然而生,异常真切。
像鲁容这样的偏僻山乡,更有巨大地区差异和历史欠账要弥补,还有从诸如“厕所革命”“卫生革命”等开始启动,等不得更慢不得。要把千百年“遗忘”之地在短短几年中拉近与当今发展进步的距离,我们就是“不由天、不信命”。几年来,亲眼见到无数党员、干部顶着烈日酷暑进村串户、爬坡下坎,磨破鞋底、磨破嘴皮,事无巨细、不厌琐碎。“两不愁、三保障”似乎简单,但具体到每户每人,都是无数纷繁艰难的工作,件件都是落实总书记“一人都不落下、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要求,件件都是人民至上的真实写照。如今,全乡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清零,群众收入明显提升,乡农商行的储蓄存款比前几年翻了几倍;各村建新房、旧房装修火爆,运送建材、家具、电器的货车经常造成堵车。随着脱贫攻坚告捷,不断感受到群众日益满满的满足感、幸福感,走进群众家中,内外环境比几年前大为改观,新家具、新电器、新摩托明显增多,主人欢声笑语、敬烟送水,拉着手说留下杀鸡喝酒。
是的,也正是有广大善良朴实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他们在挖地修枝、除草浇水,万亩果园才成活生长,是他们在烈日下砌石铺路保证了工期,各项工程进度才能如期完成。党和人民一条心,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八方相助和全乡干部群众超常拼搏下,鲁容乡在2020年1月省级第三方评估中取得了全部满分和零差错的优异成绩,完成了高质量出列的任务。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鲁容乡党委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至高殊荣,这是对从省到乡,上下勠力同心、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极大肯定,也是我们全体参战队员的至上荣光,没有辜负组织领导信任,可以告慰家中父老妻儿多年的支持,足以回报这些年来付出的青春和汗水。只有走过硝烟弹雨,才知道胜利的不易与喜悦。有幸身处脱贫攻坚的前沿,自身也得到极大锻炼成长,是我一生最宝贵的人生阅历和财富。在肆意挥洒胜利泪水的同时,我们真切领悟到,作为党的普通一员,做好党交给的工作,不过是本分责任所在,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们的最大褒奖。光荣归于党,荣誉归于人民,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足以感天动地。
2020年夏末初秋,天气晴好,和风温馨。站在芒果基地观景台上,我看着两岸层层整齐排列的果园,身边成片正在采摘的大芒果灿烂如金,远处鲜红的火龙果交相斗艳;临近最高点的北盘江江面宽阔,江水平静,在夕阳、青山和蓝天的映射下,碧绿如玉;山脚是平整黑色的主干路通向远方,山腰宛如龙蛇的产业路,远处江面上2019年初通车的沙坝新桥一江飞跨,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天地相接的壮丽山水画。与几年前同样地点、同样视角,映入眼帘的山河,已是改天换地。
山乡巨变,鲁容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