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我家变化带北京】 田锦华:牢记嘱托 “鲤鱼”一跃向振兴

动静原创
1677540300
积分商场

黔西南州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依托当地优质的天然泉水资源、苗族养蚕制丝的传统技艺,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村里发展得怎么样?未来还有哪些规划?我们跟随全国人大代表田锦华,去鲤鱼村看看。

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田锦华

从青山绿水间跃出发展新路

田锦华:我叫田锦华。我想把我们鲤鱼村的变化带到北京去。

田锦华:这里是我们村的龙泉,是周边3万多人的饮用水源地,水中含有28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以前,这里的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白白地流走了。

田锦华:为了把自然资源禀赋用好,我们引进企业建设水厂,不仅实现生产线全自动化,产量达到每天1万多桶,远销北京、上海等地,还解决了村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田锦华:王勐,最近工作怎么样?

王勐:工作很稳定。2011年,总书记来到我家,鼓励我们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我现在来水厂上班,还能照顾到家里,很满足了。

从传统技艺上跃出新方向

田锦华:这是我们村产的蚕丝被,不仅保暖,而且很轻薄,最高的价格可以卖到3400块钱一套。我们村70%的村民是苗族,有种桑养蚕的传统,以前村民种桑养蚕制作的产品仅供自己用,工艺传统,产品初级,没有商业化。

田锦华:2016年,我们把种桑养蚕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培育一批带头人,购买一批生产设备,在他们的带动下,现在我们的蚕丝产品也逐渐丰富起来。像这样的工坊在我们村还有8家,带动了全村200多人增收。

田锦华:杨老板,生意最近怎么样?

杨进秋:生意不错,今年开年就拿到了很多订单。今年,我们准备扩种100多亩桑树。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对我们苗族传统手工艺很有信心。

从产业兴旺中跃出幸福生活

田锦华:我现在是在村里的文化广场,每到下午的时候,我们村的村民都会在这里跳起广场舞。

杨再蓉:这几年村子有了产业,大伙儿的腰包也鼓了,每天都高兴。

杨德琴:现在,我们医疗、住房都有保障。为我们的党和国家点赞。

田锦华:在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这些年,我们村有了富民产业,依托生态资源,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和十年前相比,村民们的收入至少翻了5倍,回乡的人越来越多。今年的全国两会,农村村民居住条件改善、传统村落保护,都是我关注的重点。我也相信,我们鲤鱼村的乡村振兴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兴仁融媒 任常辉 罗天杞 

记者

严富 杨俊

编辑

王涛

责编

曹浩

编排

李佳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