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近年来,贵州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长大幅压缩,营商环境明显改善。记者发现,贵州许多地方为了帮助企业抢时间、抢订单,甚至把“时间账”算到了小数点以后。为什么要极致压缩时间?对优化营商环境有何意义?
小数点后,意味着什么?
遵义市播州区营商环境局正开一场调度会,核查各部门在“企业开办”这个事项办理中花费时间。原本应该在60分钟内办结的“登记”环节,有2户超时。
“你们超时的2个样本,原因分析出来没有?”主持会议的遵义市播州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陈梅发问。
“审查的时候,让他修改的次数稍微多了点。”审批部门答。
当月共有7348个办理样本,显示播州区为市场主体开办一家企业,平均用时仅0.95小时。但2个超时样本,拖长了平均办理时长。
遵义市播州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童国中
“点出来的问题要立行立改,下一次指标调度会要看整改情况。”负责指标核查的遵义市播州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童国中介绍。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播州区的排名并不理想,小数点后的分秒成为当地服务企业的突破口。
小数点后,为什么还要压缩?
帮企业算好时间账,要知道时间去了哪儿。播州区对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10多家部门的审批流程进行梳理简化,定期对营商环境指标的样本进行分析。这些样本中,所有关于时间的指标,都精确到了小数点以后。
遵义市播州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建设科科长骆开军
“小数点后的极致压缩,不是只追求速度,而是要减少办事过程中,企业和政府的互动次数,互动次数少了,审批和运行效率就更高了。”遵义市播州区营商环境建设局营商环境建设科科长骆开军分析。小数点后面包含了很多的环节,包括资料提交、审核、核对等等。由于关系到流程合规,小数点后每一分秒的压缩都必须和市场监管、税务等多个部门进行联动。
极限压缩的背后是贵州营商环境改革取得的成效:5年来,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间从原来的256个工作日压缩至7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开办平均办理时间从2018年的7.6天压减至目前的1天。去繁就简、能压则压,成为贵州各地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的共识。
压缩的“度”在哪里?
这几天,贵阳海关的工作人员忙着调研外贸企业,了解他们对于通关时间的诉求。去年,贵州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分别压缩到了6.73小时和0.42小时,其中,进口通关时间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名第一。
相关人士认为,压缩时间必须以企业需求和机制运转为基础。
贵阳海关综合业务一处副处长郑前辉
“不是一味地追求极致压缩数据,我们要充分尊重企业意愿,从服务态度、服务手段、监管手段、信息化手段,保证合规性的同时让企业有自主选择的便利。它是我们促外贸保稳提质成效的体现。”贵阳海关综合业务一处副处长郑前辉表示。
未来,向数字化要生产力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曾宇航
压缩时长不能依靠审批部门“内卷”。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曾宇航表示“贵州省需要在流程上、新技术应用上,向数字化转型去要生产力,增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协同和业务协同,通过真正流程的优化来实现进一步的压缩时长的目标。”
小数点背后的改革一直在路上。
(遵义市播州区融媒体中心贺元平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