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毕节七星关区:产业优化升级 群众增收有保障

动静原创综合广播 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
1610702220

“这种秸秆燃烧污染环境,你们把它堆放在坑里,腐烂后就是植物根系所需要的肥料。”

“栽柑橘苗,覆盖一些泥巴以后,要稍微拔一下,把根拔直了,再用脚踩一下,将泥巴踩紧,固定树苗,还要把苗的尖剪掉一部分,这样柑橘的成活率才会高。”

......

走进七星关区生机镇高流村,笔者看到百姓们围成一个圈,技术指导员手里拿着柑橘苗,给大家伙讲解栽种柑橘的技巧和方法,随后,技术员拿着锄具,亲自示范,挖坑、施肥、抬土、栽种、修苗,百姓们跟着技术员的步骤,拿苗、抬农家肥、盖土、修苗,忙得热火朝天。

七星关区生机镇高流村位于生机镇北端,赤水河河畔,平均海拔800米,近年来,高流村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这一主线,以“扬传统,争先进,谋发展”为主题,聚焦实施“素质提升、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基础保障”四项工程,乘势而上,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镇组织委员李逢源告诉笔者,赤水河河畔海拔低、气温高,种植的水果和农作物比其他地方成熟早,现在公路四通八达,老百姓增收有了保障,扭转了对诸如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种养习惯,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地方,用来种植柑橘,海拔800米以上,种植刺梨、板栗、李子等,农民产业发展有思路,有举措、有干劲,就更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对于‘种什么’‘养什么’的产业选择,关键是要把贵州农产品的商业价值充分激发出来,把贵州资源禀赋对于农业的高端附加值挖掘出来,把贵州大交通、大数据促进大流通的优势发挥出来,打好山地特色品牌,做优绿色农产品,实现从‘为吃而生产’转向‘为卖而生产’,着眼于规模经营,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李逢源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引得一渠活水来,润泽万物展生机”。据了解,近几年来,七星关区生机镇不断改善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农业的观光效应,大力发展综合性生态农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2020年,生机镇再一次进行产业升级调整,在前产业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经果林种植规模,逐步带领百姓们致富奔小康。

“全镇目前已经种植有刺梨3400亩、板栗400亩、李子2000亩、脐橙2000亩。”李逢源说,生机镇预计春节前,刺梨、板栗、柑橘、李子等经果林的种植,突破万亩,挂果以后,实现生机人民每户最低增收1000元。此外,还将利用“绝壁天渠精神”,把生机镇打造成赤水河沿线经济和生态示范带。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连续几天的凝冻和大雪,生机镇被一层薄雾笼罩,空气中浸着几分寒意。在高流村柑橘种植基地里,村民王进林手脚麻利的栽柑橘苗。“我家以前只种了3亩柑橘,都是自家吃,现在柑橘长势好,又畅销,今年计划种4亩来卖。”王进林言语间充满信心,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闭塞的“毛细血管”疏通,流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一条条蜿蜒的通村通组路,共架桥梁,像绸带一般,把镰刀湾、镇江、高流等串联起来,四季瓜果飘香,共同谱写生机镇的新华章。

生机人民承袭着“绝壁天渠”精神,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批上了绿装,变成了生机人民的“绿色银行”。

目前,七星关区正按照532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刺梨、茶叶和蔬菜种植,刺梨种植已达30万亩,茶叶种植近1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0余万亩,其他精品水果、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近30万亩。

图/文:陈维

编辑

徐去屏 彭瑾

责编

王庆江

编审

黄蓓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