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对话乃最佳艺术1
00:00 / -对话乃最佳艺术2
00:00 / -对话乃最佳艺术3
00:00 / -对话乃最佳艺术4
00:00 / -本期领读者: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谈话节目《十三邀》《十三游》主创。
这是一次意外的惊喜与相遇,这也是一次对许知远充满好奇地发问。
当我们对话时是在对话吗?
南方X许知远:对话乃最佳艺术
2015年初夏的一个午后,在花家地一幢小楼的杂乱会议室里,腾讯新闻的李伦、王宁、朱凌卿坐在许知远对面,和他讨论一档访谈节目的可能性。
在一张打印文件的背面,许知远胡乱写下了几个名字哈贝马斯、周润发、莫妮卡贝鲁齐、王朔、陈冲、比尔・盖茨、陈嘉映……“这不是十三不靠吗?”节目就这样半心半意地开始了。它定名为“十三邀”,每一季发出十三次邀请。
《十三邀》,是著名知识分子许知远与各行业、各领域领军人物共同对个体与时代做出的观察与思考。他们各自以独有的视角,在个体与时代、智性与审美、自我与世界、见识与创造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全面展示出我们时代最优秀的头脑与心灵对历史、当下和未来做出的追问和探索。
5年过去,许知远对话了52位杰出人物,和嘉宾一起在九龙的武馆里练习咏春拳、在无人的电影院里吞云吐雾、在直播里体验卖货、在旧金山海边公园的长椅上闲坐......节目因其惊人的坦诚和独特的知识分子视角,成为国内口碑最好的人物访谈节目。
许知远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节目主持人。
任何主持人都知道做节目的时候是以访谈嘉宾为主的,主持人做好一个倾听者和问题诱导者就足够。主持人的作用大多数时候是隐形人,必要的时候,要哄着捧着嘉宾,让他说出观众想听的内容。
但是许知远在《十三邀》中扮演了一个询问和质疑者的角色。他设定了某种理想主义的立场,当发现嘉宾与自己设定的立场相悖的时候,他会去不停地追问,毫不留情地质疑,所以才有了那些偶尔看起来有些尴尬的画面。
许知远似乎是一个极大的矛盾体。
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微电子专业,一个曾与冰冷智能机器“缠绵”四年的人,转身做了一个文艺到骨子里的作家,一个公共知识分子。
“一个带着偏见的、不靠谱的作家。”他这样评价自己。看似不羁的叛逆,实则更多是不随波逐流、不甘臣服于现世的自我人生态度。
他将自己的偏见带到了《十三邀》节目中,通过千万人生中的13个缩影,探寻着生活更多的面貌。
在13段畅谈中,每个嘉宾在许知远的提问里讲述自己的人生。无论是李安这样的国际导演,还是热爱二次元文化的青年男女,抑或是罗振宇这样的商业急先锋,都能在许知远的疑问对谈中,铺陈出一段段故事,触达我们不曾思考过的地方,变成值得回顾的片段。
如今,四季《十三邀》的对话以四卷本的形式交付给读者,按人物类型重新划分为艺术家、时代偶像、知识分子、浪潮人物4个分辑《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我们都在给大问题做注脚》《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
《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
作者: 许知远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与视频截然不同的阅读美学
通过书籍这一更为人性的中介
读者将不再只是对话的旁观者
而是深度的参与者
"这些对话以四卷本的形式出现在眼前时,给我带来另一种慰藉。我的印刷崇拜再度被唤醒,似乎认定唯有印在纸上,才更可能穿越时间。比起节目,它更像是我的个人作品,我们的对话也以更全面的样貌展现出来。"
——许知远
图书版《十三邀》打破了1至4季的区隔,重新划分为艺术界、演艺界、人文知识分子、时代浪潮人物等四大领域,使得每个领域的意见、经验与心得更加具有模板作用,以不同领域中正在发生的样本,探求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切片,进而带领读者在这些对话的碰撞中重新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世界也正因这样精彩的对话而变得魅力非凡。
问:《十三邀》的书籍和视频有怎样的区别?
许知远:我对书有迷恋、有崇拜,它是一种好像更个人、更隐秘的欢乐。而且因为我们的片子是剪辑出来的,它会遗漏一些东西。这套书会呈现更完整的谈话,你会看到逻辑是怎样推进的。
问:将近五年的时间做了五十二场对话,你对自己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
许知远:我没有失去好奇心。最让人恐惧的事情就是失去热情,失去好胃口。我们对世界应该有一个好胃口,有一种强烈的饥饿感,一种去品尝和吞噬世界的欲望。
许知远历时4年对话52位杰出人物,在52个领域跨界游走,遇见52种立场和价值,它不仅是一个访谈,更像是一种旅行。重生对个体的信念,重建对话的精神;通过《十三邀》,与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直接对话,搭载他们的思想巨舰光顾历史与未来。
本期领读者:南方对话许知远,带着疑惑,充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