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息烽:人大来帮扶 脱贫迈大步

息烽融媒体中心
1607657880
积分商场

“我嫁到大洪村有7年了,村里的变化实在太快了,路变宽了、收入变多了、房子变大了、环境变美了。”正在庭院边自来水龙头下洗菜的村民杨付群,四个“变”字概括了市人大常委会这几年帮扶的成果。杨付群是村里的劳保协管助理,今年家里收入有好几万元,房子加盖了一层,正在搞室内装修。

12月9日,笔者走进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虽已是寒冬,但杨付群家庭院里的青菜长得绿油油的。葡萄架下,一张石桌,几个凳子,很有乡村农家小院的情调。堂屋堆满了南瓜、红薯、谷子等农产品,卧室、书房、厨房、卫生间都有,家用电视齐备,日子过得很殷实。

正在庭院边洗菜的村民杨付群

杨付群家的庭院

但在2014年前,杨付群是还村里的贫困户,她家所在的大洪村是息烽县5个特别困难村之一,到2019年才摘掉贫困帽子。2017年1月,市人大常委会成为大洪村的帮扶单位。针对大洪村贫困现状,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成立了扶贫解困指挥部,制定了《贵阳市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扶贫解困以村带镇总体规划方案》,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抓巩固、四年全面提升”的目标向贫困发起总攻。从发动群众到转变观念,从引进经营主体到发展特色产业,从整村脱贫到示范带动全镇发展,大洪村发生了历史性蜕变,成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样板。

  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为大洪村协调项目37个,到位资金5000余万元,配套实施了自来水管网、农村电网改造、村组道路硬化、房屋立面改造、路灯安装等项目,并对村寨和庭院进行了绿化美化。原来坑坑洼洼的进村进组路,被宽阔的水泥路、串户路取代;原来破破烂烂的村子,现如今焕然一新,连村两委办公楼都是新建的。

媒体记者采访大洪村党支部书记周恒恒

大洪村“蝶变”的底气,源自于发展扶贫产业。以前,大洪村靠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为主,有的人家连解决温饱都成问题,部分青壮年只好外出务工。市人大常委会经过反复调研,决定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引导村民以土地、荒山等入股,扶持经营主体在大洪、中坝等村连片发展猕猴桃、青脆李等扶贫产业,并优先吸纳贫困户在园区务工。同时,鼓励石硐镇以农发项目、扶贫等资金“入股”经营主体,在中坝、大洪两个村探索将财政资金入股企业作为村集体产业股权,产生收益后按照“六权共享”模式进行二次分配,实现村集体、当地群众和园区企业共赢。现已整合财政扶贫资金5647万元,带动企业发展猕猴桃种植11014亩。按猕猴桃1万元/亩纯收益计算,今年项目所在村集体可获得分红收益244.8万元,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近700元。 

大洪村中康猕猴桃种植基地

“我这辈子不会忘记市人大的领导对我的恩情!”今年52岁的黄连勇说,以前他单身一人,日子过一天算一天。自从市人大的领导和驻村干部多次到他家,对他像亲人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鼓励他增强信心,战胜贫困,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现在,他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添置了电视、冰箱、电饭锅、洗衣机等家电,连厨房、厕所都作了改造,他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逢人就说党的扶贫政策好。 

黄连勇向我们展示他家的全自动洗衣机 

大洪村村委会

志智双扶,让贫困户真正“站”起来。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多次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扶贫政策宣讲,引导村两委通过村通广播、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和群众会、院坝会、围炉夜话等方式,对党的十九大精神、道德文明、种养殖技术等进行讲解培训,让群众受到教育,掌握实用技术。同时,组织群众开展跳竹竿舞、下象棋、打羽毛球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大洪村一角

据石硐镇镇长张孟碧介绍,根据大洪村带动全镇发展的总体规划方案,2017年以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协调项目70余个,累计投入达5亿元,以大洪村为核心,辐射带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在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的努力下,四川古蔺至金沙至贵阳高速公路走向最终从石硐镇与修文交界处经过,在大洪村设置收费站,并打通到石硐集镇的连接线,将彻底改变石硐镇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该工程将在2022年完工实现通车。

正在建设的四川古蔺至金沙至贵阳高速公路大洪段

现在,走进大洪乃至石硐镇,无论是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还是猕猴桃、刺梨、青脆机等特色产业发展,包括老百姓收入、精神面貌等,与以前相比大不一样,原来外出务工的青壮年纷纷返乡创业。尤其是“猕天大圣”猕猴桃产品,在全省都很有知名度,并出口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让石硐人倍感自豪。

 

 

编辑

唐顺英(实习)

责编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