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这里正在讲述“党史中的贵州”。今天一起来看看中共贵州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倾向日益严重。1940年3月,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的严峻形势下,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邓止戈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对贵州党组织进行紧急疏散,撤销中共贵州省工委,成立由邓止戈任书记的中共贵州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临工委)。临工委贯彻执行党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16字方针,迅速将已暴露的党员骨干转移到延安、新四军所属地区和省外其他地区,并调整各级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临工委采取与以往不同的组织形式、活动方法、工作方法,周密细致地领导各片区的地下斗争及疏散转移工作。省临工委在龙里县召开会议,将全省党组织进行了调整,把全省划分为贵筑(贵阳)区、黔北区、黔西区、黔东区(未组建)4个片区进行领导。
在疏散工作中,交通工具是很关键的问题。省临工委积极调动一切可靠社会力量,建立一条地下交通线,保证了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当时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有中共特支,贵州公路局有中共党员任站长,汽车修配厂有中共党支部,西南公路局也有中共党员作站长,贵州企业公司和西南运输处都有中共地下党员的活动。在他们的努力和群众的密切配合下,红色交通线终于建立起来了。疏散转移的党员乔装成家属或本单位职工去搭车,必要时可以绕过车站特务的盘查,到检查站以外上下车。还可以选择驾驶员或随车人员,使疏散工作做到更安全可靠。这条地下交通线对贵州的转移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40年底,省临工委还在贵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车务部门内,秘密建立了革命互助会,从1940年底到1941年底,经互助会送走的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就有几十人次。
1940年夏秋到1941年春,是紧急疏散的高峰时期。据不完全统计,转移的党员和进步人士共有120多人,为革命保存了一批重要力量。到1942年初,贵阳地区疏散转移工作暂告结束。
1943年7月,鉴于贵州转移干部的工作已基本结束,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撤销中共贵州省临工委及各地设立的联络点,要求转移的同志就地长期埋伏,以待时机。此后,贵州党的工作由南方局直接领导,直至1949年2月中共贵州省工委重新建立。
撰稿:袁正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