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馆长说党史丨“红军菩萨”

撰文 陈松
1619398680
积分商场

在遵义红军山,有一座红军卫生员墓,群众称为红军坟。这里流传着一个十分动人的小红军的故事。

1935年红军长征来到遵义的时候,驻遵义郊区桑木桠的一个连队里有位年轻的卫生员,不仅医术高明,更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卫生员终日忙着给长期缺医少药的贫苦群众诊病、送药。他热情、耐心、周到,经他诊治过的病人,都医到病除。红军卫生员如神医的消息,越传越远,周围的农民都来找他看病。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有人找,他总是有求必应。

一天傍晚,有个小孩找到红军卫生员,说爸爸病了,浑身烫得像火烧一样,请卫生员去给他爸爸诊病。卫生员一听病人高烧,立即随孩子爬山越岭跑了十几里路,来到了病人的家。经诊断,孩子的爸爸染上了伤寒,病情严重。卫生员立即给病人打针、服药,一直坐在病人身边观察病情变化,一夜未归队。

就在这天夜里,他所在连队接到上级命令,要在拂晓前出发。但卫生员没有回来,几处查问也无结果,连长只好留下一张字条,请房主刘大伯转交给卫生员,叫他沿着部队出发的方向追赶队伍。

天亮后,还不见卫生员回来,老百姓都替他担心,红军已出发这么久了,他再不来怎能赶得上呢?红军一走,反动派军队就要来了,刘大伯和几个老乡站在高坡上焦急地望着,等了半天才看到卫生员匆匆走来,刘大伯忙把连长留的字条交给他。看了字条卫生员赶紧跟刘大伯道别,去追赶部队。

卫生员离开以后,几位老乡怕出意外,仍然站在高坡上察看。突然,从卫生员去的方向传来枪响,几位老乡的心情马上紧张起来,估计发生了不幸的事情。不久,国民党保董家几个狗腿子背着枪从尹家屋基走过来。等他们走后,刘大伯和几个老乡在桑木桠场口,看见卫生员已躺在血泊里。刘大伯等默默地围着卫生员遗体,伤心地落下了眼泪。大家说:“卫生员给这里许多贫苦百姓医好了病,这次因给老百姓治病,未能和部队一道转移,才遭到这班伤天害理的禽兽的杀害。红军为群众,我们也应对得起红军,卫生员被杀害了,他的遗体可不能再遭蹂躏。”于是刘大伯和老乡就把卫生员安葬了。

红军虽然走了,但红军处处为穷人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当地群众。他们十分怀念红军,特别是经红军卫生员医治过疾病的穷苦人,对红军的怀念更为深切,他们把对红军的思念,寄托在了红军坟上。

不久,国民党遵义专员高文伯路过桑木桠,看到红军坟,他又惊又气,命令保长张建秋找人把坟挖掉。附近老百姓听张建秋喊要大家挖坟,又气又恨,在他的威逼下,大家徒手往坟边走去。张建秋一看都没带锄头、撮箕,大发脾气,命保丁和狗腿子找来锄头,老百姓仍不肯动手。张建秋气急败坏,举起锄头就挖,刚把面前一块石头撬动,坟上的泥土、碎石轰隆一声坍下来,一块石头正砸在他脚上,鲜血直流。老百姓趁机喊着:“红军显灵了!”纷纷向四面散开。张保长见众人跑散,顾不得脚疼,也匆忙逃回家去了,红军坟便得以保存下来。老百姓本来就盼望红军坟显灵,自此,大家也就真把红军坟当作神灵一样来看待。谁家有人出门未归,家里人就到红军坟求“红军菩萨”保佑平安无事,谁家人病了,也到红军坟来许愿,甚至谁家没生儿育女,也来红军坟托福祈祷。碰巧,家人平安回来了,病人好了,或真的生了儿女,他们就说红军坟“灵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远近几十里经常有人来烧香、烧纸。红军坟在老百姓的心里,成了救苦救难的菩萨。从此,群众更加爱护红军坟,凡来烧香许愿的,都要给红军坟添添土、栽树、清除杂草,于是红军坟越来越大,越来越壮观。

国民党专员高文伯,一次又从红军坟旁经过,见坟比以前更大了,坟前还有香火,这使他更加气愤,认为张建秋不会办事,于是又令保董肖炳文去监督挖坟。刘大伯和桑木桠的很多老百姓再也忍不住了,他们拿着锄头、镰刀,愤怒地质问肖炳文:“你们为什么要和这个坟作对,红军坟能替我们免灾除病,你们要挖它,就是和老百姓作对。”肖炳文见群众不动,便督促他带来的保丁动手挖坟。那些保丁也曾听说过红军坟“灵验”,心里本来就怕,一个保丁不小心,锄头落在脚上,鲜血直流,以为红军坟真有“灵”,心里更慌,刘大伯和老百姓在旁边也乘机大喊:“红军又显圣了,红军坟动不得!”吓得那些保丁浑身发抖,跪在坟前,磕头认罪。

肖炳文见群情激愤,甚为害怕,连忙给专员打电话请派兵前来助威。兵来了,肖炳文耀武扬威地指挥兵丁、狗腿子挖坟。

红军坟被挖了,然而老百姓对红军卫生员的怀念是挖不走的。刘大伯对村里老百姓说:“红军打土豪,分果实,样样为的是我们穷人,卫生员也是为老百姓牺牲的!我们不能眼看着红军坟被挖掉不管,要把坟再堆起来也不难,我们每个人抓一把土,垒一块石头就行了。”大家一致同意,很快传遍附近各个村落。从此不管下田做活还是赶场、走亲戚,只要从坟边过,人们都会带着泥土和石头往红军坟上垒放。这样,日积月累,红军坟重又堆起来了,而且比以前更大、更坚固。

遵义解放后,为使人们便于瞻仰红军坟,悼念牺牲的红军卫生员,1954年3月,遵义政府将桑木桠红军坟迁入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里,不论是每年清明节还是平时,群众都自发地来这里化纸敬香。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由于红军卫生员牺牲前未留姓名,而群众的印象是一位年龄小的红军卫生员,就习惯称为“小红军”,简称“小红”,这样,红军坟的墓主是“小红”,就一直流传了下来。长征路上牺牲的年轻战士成百上千,绝大部分都未留下姓名,要查证红军坟里卫生员的真实姓名非常困难。

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副政委钟有煌(后任该大学校长),带领学员到遵义野营,当他仔细看了“红军坟”的简介后,联想到当年他在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任医生,当部队撤离遵义郊区驻地时,确有十三团三营卫生员龙思泉因外出给老百姓看病未能归队一事。钟有煌怀着对战友的真挚感情,离休后,用了很长时间进行多方反复调查核实,最后确认“红军坟”里长眠的就是他的战友龙思泉。钟有煌撰写了《红军坟传奇》一文,发表在1993年9月出版的《纵横》双月刊上。文章详细介绍了红军卫生员叫龙思泉,广西人,他父亲是位土郎中。龙思泉从小在父亲身边学会了用草药治伤治病,1929年参加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加入红军部队。不久在连、营当卫生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牺牲时18岁,任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卫生员。

红军坟下边,一座高4.5米的红军卫生员正在给干人儿子喂药的铜像,于1990年7月建成。遵义人认为“红军菩萨”是为老百姓治病的,能保佑大家健康,所以每次拜祭后都要摸摸“红军菩萨”的手、脚和药罐。摸的次数多了,把雕像的手和脚都摸穿了。2013年第三军医大学与遵义会议纪念馆商议,捐资重塑了该雕像。2014年完工后,新塑的“小红”的手、脚和背的药罐不久又被摸得铮亮了。

“红军菩萨”体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正是千千万万个龙思泉一样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日子。

编辑

李沁

责编

苏畅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